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赵匡胤想干甚郭绍等左攸进来后再次问了一遍。

二人一阵沉默。郭绍寻思:赵匡胤的硬实力目前绝对是整个周朝武将中最强或许朝中还有一部分人现在还没搞清楚状况,认为赵匡胤的资历和地位不算很高;但郭绍不会被这种表面现象迷惑。

要论资历,河北符彦卿王彰,西北各镇节帅等等一干外镇节度使才敢论资历,他们历经几朝了。但现在禁军压倒性的优势下,节帅们已经不再是唐末那种军阀,不在中枢资历老到乌龟的级别都没用。禁军里最高级的武将张永德都不敢言资历,张永德也才起家几年,比赵匡胤稍早早得不多,一开始是太祖郭威提拔的人。

周朝自郭威起兵进入东京,整个朝代延续也才七年。柴荣登基至今不到四年,在柴荣一朝受重用的资历最老的是高平之战中起家的一干武将,就是赵匡胤郭绍等一批人,才真正是柴荣朝倚仗的大将。剩下的太祖提拔的,如果没在高平之战中站对位置,或被杀了高平之战结束后陆续杀武将百余人,或被外放至节镇。

柴荣在军中威信很大麾下禁军比较有凝聚力,关键就是禁军淘汰剩下的都是支持他的人,高平之战时的分辨是重中之重。高平之战是柴荣霸气表现的代表事件,对外对内都是一种狂风卷叶般的迅速有效果决的做法

光论职位高低更没甚意义,武将里张永德和李重进二人无益是最高级。李重进便不说了,淮南之战后一直在扬州,北伐前夕调到了河东,至今和向训在那边防备契丹,都没回本镇。张永德的实力也比不上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因为

铁骑军几乎是赵匡胤的嫡系

周朝禁军两大系统,四大主力诸班直共约十四万人。禁军是整个国家的武力最精锐,而铁骑军又是禁军中最精锐。殿前司两大主力,控鹤军历来表现堪忧,铁骑军才是真正撑起殿前司地位的一支人马。

当然,如果要乖乖的遵守规矩和军法,赵匡胤确实不算什么,上面的张永德枢密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有权否决他的动作。但如果大家都不讲规矩的时候,赵匡胤在铁骑军的控制和威信优势明显。

郭绍也相信,如果不是有生死之仇不是今后的皇后政权会专门盯着赵匡胤;赵匡胤想直接兵变的风险实在太大,胜率可能不到五成,他肯定不愿意干;而先进行博弈然后逐渐取得势才是明智之举。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郭绍手底下也有两万人,大小武将许多,但他只能和左攸两个人先在这里密谋。这种事,说出去太危险。这间厅堂的房屋孤零零的墙壁厚实,所以郭绍才选在这里议论,之前已经在附近部署了几个心腹亲兵,不让一般人靠近。

郭绍沉思许久,终于开口道:我要换作赵匡胤,这关头也会搏他一搏。

左攸也认可他的说法:搏一下还有机会,不搏必败无疑。

对,错过了这节骨眼上纷乱的形势,一旦新旧大权接替完成,赵匡胤就动不了。郭绍道,皇后当政,首先就会对赵匡胤进行严防削弱清洗。朝廷军政大权他一样都没有,连调兵和驻防都没有权力,还博什么弈

郭绍沉吟道:他要是不愿意放权跑路,最后还得拿真刀真枪干。反正一定会动手,等到以后处处受制才干,何不趁现在的时机

如果是别的庸人,根本没胆识放手一搏,就好像一头猪要被杀了它都不敢咬人,只能战战兢兢地等死;但就因为对手是赵匡胤,郭绍才相信他会做出最明智的唯一选择最考验胆识勇气的选择

最冒险的方法,有时候反而是风险最低最有效的做法。

左攸再次问出了刚才的问题:主公以为,赵匡胤的策略是什么,想干什么

他想兵变郭绍直接说道。

两人顿时面面相觑,只剩下外面的风在呼啸,吹得树木哗哗作响。

郭绍沉声道:我试图揣测他的意图,想象怎么做才是赵匡胤最明智的选择想找到他的谋略线索。

如果我没猜错。赵匡胤认定我是最大最彻底的反抗者,因为和他一样我不反抗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没得选赵匡胤现在的目的,就是想把我这个最顽固的反抗者调离京城,让部下嫡系虎捷军左厢群龙无首或是完全来不及协同反应;然后矫诏,捏造一个名义比如奉诏清君侧之类的,以心腹为核心不用太多人,裹挟铁骑军各营壮大声势恐吓京师其它人最终的目标,以部分精锐攻占金祥殿控制枢密府政事堂两大要害,特别是金祥殿。然后挟制中枢收拾残局。

郭绍说罢冷冷道:我要是赵匡胤,身处现在的境地,我就会这么干。

左攸的脸色已变得毫无血色。

郭绍又道:时机很重要。铁骑军一旦出动,除了皇帝没有人具备威信能斥退他们张永德张永德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险跟着赵匡胤拼命,可能会在殿前司被扣住。枢密使王朴谋略智慧还行,但人家都不讲道理鱼死网破了,他能干嘛,军中一般人谁认识他,高平之战后王朴的工作还负责在屋子里写文章。宰相文官们么更是笑话,武夫都拿起刀枪了,能听文官的才怪。只有皇帝才能遏制局面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mbjce/wwbcmbem.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啃书网战神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