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魏国朝堂那边打着的主意,稍稍细思,陆渊便知晓了对方心思。

不过对于此事,他倒没有太过担忧。

梁国能够对抗楚国,除了它本身底蕴确实强大之外,固然少不了徐国在背后的支持。

可徐国能放心支持梁国,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徐国处在后方,并没有和楚国直接接壤,它的本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正是得益于国内的安稳,所以徐国才可以不被其他事情分心,牵扯自身精力,能抽出足够的资源来,用来扶持梁国。

这才是事情的核心本质。

但徐国能有这个条件,是因为梁国挡在了前面,所以保证了他的安全。

可你赵国,有这个条件能耐吗?

别忘了,赵国的东郡,如今还正面临着楚国西路行营的入侵啊。

两百万楚军正囤积在东郡,时刻威胁着赵国的安全。

赵国为了抵抗楚军,同样不得不在东郡屯兵百余万,两国就这样耗了下去。

这种情况下,赵国自己都自顾不暇了,哪还有多少精力和心思,去帮魏国?

而且就算他想帮,其实也没那个能力帮了。

魏赵徐三国,这些年的发展核心,其实都是一个路子。

那就是逐步放弃中州外的旧有本土,重点经营自身已经占据了中州土地。

即魏国之河南、南阳二郡,赵国之东郡,徐国之乐安郡。

为了经营河南、南阳二郡,魏国把国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都迁徙到了这两个地方,并在河南郡设了一个东都河阴。

这待遇,完全就是未来帝都了。

赵徐二国,同样也不差。

在东郡,聚集了赵国三分之二的人口,一千六百余万人,生活在了这里,可谓国中最为富庶之地。

同时在东郡,也设置了一个南都城,帝丘。

如今赵国在东郡的主力,基本就是围绕在帝丘城附近,和楚军进行对抗。

徐国那边,因为远离赵魏二国,难以联合呼应的缘故,倒是没那么激进。

他在乐安郡,只是迁徙了国中一半人口,大概一千二百万人左右,同样也设置了一个南都城,乐陵。

这么一解释,是不是就很清楚了?

赵国迁徙了大量人口,重点经营的东郡,被楚国夺了一半,几乎瞬间就损失了,相当于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

同时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受到了楚国的严重威胁,时刻受到战火笼罩,壮丁大量被征召入伍,难以安心生产。

这种情况下,赵国支撑自己打下去都够呛,哪还有余力来帮魏国?

魏国想要从赵国手中获得足够的钱粮,用来支持自己在河阳、关内两个战区的战争,纯粹是想多了。

派使者找赵国求援,怕不是钱粮没要到,自己反倒被人要走了不少东西。

因此,长了时间不好说,可短期内,赵国是无法给魏国,提供任何帮助的了。

但以魏国如今的情况,别说长期了,就这么一个短期,能否撑过去都是够呛。

所以对于魏国朝廷那点事情,陆渊在确定对方草原大军全军覆没,以及河南、南阳战场,大局已定后,便没有过多关注了。

这个迁到朔方灵寿的小朝廷,未来或许依旧能继续维持下去国祚,甚至朔方郡也能继续把控在手中。

因为陆渊对这个,最多只能存在二三十年的北方边郡,没多大兴趣。

但剩下的关内、河南、南阳三郡,楚国全都能顺利入手,这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顶多一年半载,以上三郡,就将全都为楚土。

魏国最为精华的地盘,将被楚国掌控。

而失去了这些的魏国,只靠一个人口才三百多万的朔方郡,又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这个天下第三强国,此时虽然看起来声势依旧可以,还有几分霸国之资,但刨除表面,深究内里,其虚弱已经是注定的了。

一个偏安小朝廷,根本不值得多做关注。

陆渊也只是提醒一遍黄欣,做好汉中、关内二郡的防务,小心雍西和南部草原,那些蛮夷异族的入侵。

以及青云子尽快抓紧结束河阳战事,然后分兵前往支援关内战场后,就没过多投入精力了。

相比于大局已定的魏国雍州战场,还是如今各国插手,更加波澜壮阔的青州战场,更值得他关注。

……

春雪花开,寒冬渐退。

转眼又是一个新年,时间来到了神武四十二年的春三月。

去年的寒冬,就如一个写实,如实的诉说了各国的难捱。

楚国难捱,一千八百万的大军和一千八百万的移民,还有国内那数以百万计的灾民,正以一个惊人的速度,消耗着他三十年的积累。

梁国难捱,一口气丢了半数国土,大梁帝都时刻处在敌人的打击范围之内,天下第一霸主的位置,一战交了出来,彻底沦为了笑话。

魏国难捱,国土丢了一半,帝都北狩,几乎成了个偏安小朝廷。

赵国难捱,核心经营的东郡受到楚军进攻,南都帝丘日日响警,几无宁日。

徐国难捱,为了遏制楚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屏障,举国上下咬牙向以前的仇敌梁国输送粮草,几乎将自己给掏空了。

唐国难捱,原本好好的入侵梁国捡便宜,结果却遭到了梁国和徐国的夹击,一口气丢了八十万大军,国中主力丢了近半。

后面就连想要报复回去时,又同时受到了周边所有霸国的威胁,堪称憋屈至极。

许国难捱,随着他的不断南进,南边靖国的领土不断缩小,取而代之的是晋国的反抗决心,也在不断增长。

尤其是随着郑国重新归一,复又成了一个不逊于唐许的霸国,重新有了干涉各国的能力。

因此面对东边咄咄逼人,势力在不断壮大的许国,郑国毫无犹豫的选择了支持晋国,扶持这个原本的仇敌,作为自己的东部屏障。

面对郑晋两国联合,许国一时间,也不得不暂避锋芒,停止了自己南下扩张的脚步。

而同时在他旁边的唐国,实力也在急剧扩张着。

这些年,更是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扩张的欲望格外强烈。

现在更是不顾各国利益,死命的配合楚军打压梁国,一副昏了头的模样。

面对这种有实力,有能力,同样又毫无下限,极会搞事的邻居,就算是许国,也大感头疼和忌惮。

他放弃向南扩增的举动,固然有忌惮郑晋两国联合的缘故,可也未尝没有害怕邻居唐国,突然背刺自己的顾虑。

晋国同样难捱,北边就是夺走了自己三郡国土,同时依旧虎视眈眈,想要南下的死敌许国。

南边则是重新合一,实力暴增,彻底堵死了自己北失南补之希望的郑国。

面对郑许两大强国的夹击,晋国就如风浪中的一艘小船,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郑国更加难捱,原本好好的,当做东部屏障的楚国,突然间就雄起了。

堂堂天下霸主的梁国,在楚国的一击之下,险些亡国。

楚国也瞬间从原本的屏障,变为了郑国东部的最大威胁。

于是为了抵抗防备这个威胁,郑国不得不派兵牵制楚军,不得不协调各国,支持梁国。

楚郑两国的关系,瞬间急转直下。

而到了去年九月末,随着阳夏郡的百万楚军,直接放弃了梁国,掉头杀进了与之紧邻的郑国高密郡后。

两国的关系,就彻底由原本的盟国,变为了难以化解的仇敌了。

虽然在高密郡内,郑军同样聚集了八十万人,实力不逊色于楚军多少。

可面对阳夏行营里,那些陆渊从楚国各地挑选而出的精锐,依旧有些难以抵挡。

才交战月余,高密郡就丢了小半,战线隐隐有崩溃的趋势。

更让郑国难受的是。

随着高密前线的主力,被楚军牵制,处在高密郡后方的长广郡,突然间也受到了浮海而来的楚军突袭。

长广郡的十万郑国水师,面对素以水师称雄的楚国,直接被一战尽没。

没了水面屏障,水路行营搭载的的楚国陆路五十万大军,直接登陆长广,开始肆虐郑国的后方。

剩下的二十万楚国水师,则开始封锁郑国海面,沿着江河深入其内地,开始封锁其水路交通商道。

其背叛之后,来自于楚国的报复,在郑国土地上,轰轰烈烈的拉开了。

魏国享受的两路行营待遇,这位楚国曾经的盟友,此时也享受上了。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rrbm/mc5md5e5.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棉花糖小说网百书楼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