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亲爱的丘吉尔,我们可能已经落后了,落后给东方的中国人.....”

在北京城的驿馆内,大英帝国的东方特使马戛尔尼正在伏案疾书。

窗外正在下这淅淅沥沥的雨。

这是一个难得的雨天——北京这座城市降雨的时候可不算多。

此时已经到了1790年,农历的八月份。

距离明清双方上一次的大战已经过去了四个月了。

这几个月来,双方偃旗息鼓,都在积蓄力量,准备下一场大战。

而马戛尔尼也了解到。

在东方。

战争通常会在秋冬集结开始,避免影响春耕秋收。

由于明清战争的结果。

本来应该在几个月前就离开北京,然后南下与朱道桦商讨关于落实明英、明法之间签订的商业上、政治上的条约的问题的。

毕竟朱道桦在离开欧洲的时候。

是得到了不少国家的支持的。

等他得到广东的时候。

这些欧洲国家的“前期投资”也应该要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虽然这些前期投资指的是给朱道桦的道桦商行开了绿灯,尊重道桦商行的专利权之类的——就是保证不对道桦商行使坏而已。

不过这在欧洲人看来。

已经是相当了不得的善意了。

我不对你使坏,可不就是对你好,要回报可不就是天经地义的么。

本来在英国那边是不担心收不回这些“投资回报”的。

因为当时的英国高层认为,他们有足够的筹码拿捏朱道桦。

包括对朱道桦实行技术封锁、禁运等。

然而等朱道桦回到东方之后。

局势就完全超出了马戛尔尼的预料和掌控。

首先....

谁也没想到

朱道桦居然拥有远超过现在欧洲的军事方面的技术!

在无法通过暴力机器来威胁朱道桦之后。

马戛尔尼也只能寻求和平谈判,希望尽可能的从东方捞一些好处。

与此同时....

为了平衡朱道桦的影响力。

马戛尔尼也开始寻求接触清帝国,并且对清帝国进行了技术上的支持——比如说帮助清帝国仿制现在明军使用的那些武器。

虽然这有些困难,毕竟谁也不知道朱道桦的高爆炸药的制造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

也没有雷管作为导火索。

不过迫击炮的外观和炮弹的外观还是很容易模仿的。

虽然说很那制造出和明军迫击炮一样的武器,但是只要加厚炮管,增加重量,制造出可以能用车辆推着走的臼炮并不困难。

同时木托炮弹的仿制也并不难。

而要加强威力也很简单——增加口径,增加炮弹装药量就行了。

黑火药的爆炸也同样能炸死人——而且现在大清朝也得到了来自欧洲的黑火药的制造方法和配方了。

除此之外。

在英法两国的使团之中也有随行的军官。

这些军官也加入到了大清包衣新军的整编和训练之中。

为大清帝国提供军事上的顾问。

所以马戛尔尼对于大清包衣军的情况很了解。

在他看来。

这样一支军队。

在使用新式武器和新战术的情况下。

放到欧洲同样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强大军事力量。

而他们的对手明军就更不用说了。

明军的陆军不但再装备上全面领先,在战术上也同样已经全面领先欧洲。

这明清战争打下来。

双方还没分出胜负。

欧洲这边的领先优势先被打没了。

而且这一场战争过后,无论谁是中国之主。

那拥有比欧洲还要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中国,会不会和欧洲人一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到那个时候。

欧洲人能抵挡得住吗?

他们可有将近四亿人!

“.....中国人很聪明,和欧洲人比起来,他们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更聪明的一群人,他们的工匠仿制能力很强。随着明清双方战争的持续和升级,他们在陆军的步兵战术上开始有了更多灵活的运用,我认为这种基于爆破弹的步兵战术,已经要比现在欧洲各国的陆军更加强大。”

“......他们拥有相当多的工匠,以北方的清帝国为例,他们的内务府虽然有许多的贪污腐败的行为,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确实是可以集中大量的工匠迅速将他们需要的武器生产出来。”

“......也许清帝国的强大对欧洲而言是一件好事,如果明清双方的战争能够打成拉锯战,让中国永远维持南北分裂的局面的话,他们也许就没有别的精力把注意力转移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了。”

马戛尔尼继续写道。

就在他刚刚放下手中的鹅毛笔时。

房间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先生,拉古先生回来了。”

听到门外的话,马戛尔尼站了起来,拉开房门走到客厅。

布尔布隆是去参观包衣新军的训练的。

在看到布尔布隆走进来的时候。

马戛尔尼就迫不及待的问道:“拉古先生,如何?清帝国的这一支新军训练出来了吗?”

布尔布隆脱下雨蓬,拍了拍衣袖上的雨滴。

“很不错,他们有非常听话的士兵,纪律性也相当不错,而且...清帝国的将军们显然已经摸索出来了更适合他们的战术。”

包衣新军是这几个月来乾隆最为重视的事情。

所以哪怕因为朱道桦的崛起让乾隆捏着鼻子和英法两国合作。

但是布尔布隆和马戛尔尼都很少有机会得到去查看这只军队训练情况的机会。

而布尔布隆能够被邀请去参观,这至少说明,清帝国的高层对于这只军队的训练情况已经相当满意了。

“他们在明军的步兵战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适合己方情况的改变,在装备上依托的是车载臼炮和子母霰弹炮来展开战术,同时还配合八旗武士和索伦骑兵,相对而言,我甚至认为如果明军在缺乏骑兵的情况下面对这只军队,想要取得胜利也很难!”

布尔布隆显然对包衣新军的评价相当高。

“中国人很擅长学习,如果清帝国皇帝的包衣新军能够和明军进行正面作战的话,也许明清双方的战争会形成拉锯,也许至少要打上几十年呢。”

布尔布隆语气之中带着几分期待。

“这是很正常的,据我所知....中国历史上也经常有绵延几十年乃至于几百年的内乱时期。”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mbeb/mmjcd5bc.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22中文网闪爵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