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一十四章

那边儿国家队员已经练了好几轮,回来一看,杭峰的屁股还黏在座位上,范总说的口沫悬飞手舞足蹈。

一个多小时,说的还是不够,但范总说不动了,再多的要看视频复盘,动作分解才能说的更详细。

“就这样吧,晚上来我宿舍,看几个视频再回去。”范总拿起保温杯“呲溜”一口,缓了缓麻掉的嘴皮子。

“行。”

杭峰起身,拿起滑雪板看范总,范总懂电地放大声音:“直接上。”

奉旨插队,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杭峰稍微活动一下,等着上一个才一滑完,这边儿就上了滑雪板冲了出去。

大概是休息了一天,又被灌输了满脑子的技术,急于尝试的状态让杭峰一进池,就耳清目明,有种在赛场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感觉。

想练新动作。

也不纠结,行不行尝试一下,回头针对性的训练就是了。

所以前两个折返杭峰没上技巧,主要还是叠加速度,每次都尽量往高了跳,以获得更快的速度。

第三个折返,杭峰动了,翻腾的同时带一个一周的偏轴转体,落地的时候再拧一圈,也就360翻腾+360偏轴转体+360转体,抓板简单,就是个抓外刃。

内刃起跳,落地也是内刃。

空中翻腾是个变化很多的三阶变化,属于高难度。

但起跳落地都不换刃,又降低了难度。

国家队员拉长了脖子看杭峰的训练,看他空中动作都是一惊,等落了地,董杨又明显松了口气。

要是换刃了,难度可就顶格了。

不过三周而已,他也能行。

再来,第四次折返。

杭峰这次动作更简单,就是偏轴转体720+落地前的转体360,还是一周。

不过从内刃换成了外刃,来了个反向落地。

用刃难度提上来,但空中部分简单。

还是三周。

董杨活动了一下肩膀,一天不见,杭峰也什么变化。

当然这不会是杭峰的全部实力,但阶段性的胜利肯定是他强一点,他今天四周半的新动作可是差点就成了。

就在这时,杭峰来到了最后一个区域。

第五次折返。

也是力量累加到最大的时候。

力量非常大。

速度非常快。

但这种差距又很难用眼睛去标准测量,更不会有人知道,杭峰前几跳全都是热身,就是为了最后这一跳做准备。

他要做新动作。

他也没有经验。

只能压缩前面的技术动作,为最后这一跳蓄力。

有点儿像第一天董杨用的方式,只是董杨是做同样的动作叠招,杭峰是做自己比较顺手,又和最后一跳部分技巧一样的动作热身。

往上冲的同时,杭峰深呼吸了一口气,气往上提,腿部蓄力,但绷得最紧的是他的腰腹部的肌肉,那里是他的轴心,就像旋转的圆点,保持轴心的稳定,才能成功落地。

空中翻的再漂亮,落地的时候“啪叽”一声也没用。

傅宏伟就是典型的,对自己的轴心把握不精准的运动员,所以失误率比较高。

这也是大部分运动员的通病。

向上冲到了地方,视线刚刚到达池沿,杭峰一分不快,一分不慢地向上狠狠跳起。

上抛的惯性加上他自身的力量,这一跃足足飞起了将近三米。

好高啊!

在他跳起的瞬间,国家队员都意识到,他在最后一跳的力量累积到了什么程

度!

国际大赛决赛的水准。

这种速度和对力量的精巧运用,是每个国家队员都在追求的部分,但迄今为止能够精准做出的只有孙烈。

当然,董杨三人时不时的也能进入这个状态。

杭峰来了三天,这是他第一次在最后一跳达到这个水平。

先不说他是不是能稳定进入这个状态,懂得人都知道,杭峰的大招要来了。

不然,没事跳那么高干吗?落下来没站稳摔着不疼吗?

带着一点点轻视的心理,以及更多几分的期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杭峰的身上,继而看到了让他们熟悉到头皮发麻的一幕。

只见杭峰双脚一离地,身体就第一时间团紧。

他身体的卷曲度非常好,单手抓着滑板,翻滚的时候身体像一个圆形的球,姿态缩紧却又不十分紧绷,还有富裕。

成球,是转的太快。

熟悉的一幕!

杭峰的比赛视频国家队的队员们都看过,范总很喜欢,他的每场比赛都拿来复盘,足足看了三天,播放、暂停、播放再暂停,每一秒都被他们筛过一遍,看完之后还要观后感,不能少于一千字。

痛苦的记忆。

但也可能比杭峰自己还要了解他的优缺点。

核心力强,爆发力强,轴心稳定,平衡感也好,即便到目前为止他拿出的最高动作只有四周半,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上限不止这些。

如今亲眼再看,更为震撼。

抛物线刚刚起来,还没有最高点,他的一周翻腾+两周偏轴转体的1080就完成了。

人在高处,身体舒展开来,再腰胯一拧,还没落地又是一周半的转体,是个1620。

就算是这么一系列的动作下来,他距离地面也还有两米来高,足足的时间调整身体的平衡,一个反向落地。

漂亮!

内刃的起跳,落地时候变成了外刃,就听“刷”的一声,身体前后摇摆一下,轻松找到平衡,一个弧形就冲出了u型池。

“卧槽!”

不知道谁骂了一句,明显是惊愕和羡慕。

内外刃切换,后脚倒滑落地,空中四周半,还有三种变化,牛批了!

眼前这套技巧能排在四周半难度榜上的第二位!!

如果是个反向起跳,换内刃落地,抓板上的难度再提一点,就是个四周半的顶格技巧。

可比董杨这两天做的,以及打算做的动作,难度高多了。

范总更是看的双目圆睁,口成“o型”。

这还是人吗?

这套动作之前不是说不会做吗?还是只听他刚刚讲的就会做了?怕不是自己动动嘴,他就把动作完成了?

还是以前就能做,故意瞒着自己?

不至于,队员必须对教练坦诚,才能有针对性的训练。

瞒着有什么好处,难不成就为了吓他一下?

这套动作大概率是尝试在滑,没看他之前都降低动作难度,为最后一跳蓄力了吗?

那就更可怕了好不好!

这是什么天才啊?

范总带着那么多年国家队,全国的单板滑雪天才都被他划拉在眼前,孙烈已经算是厉害的了,五周以下的的动作都是练上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三个月彻底掌握。

可杭峰?

只上下嘴皮一碰,人完成了?

这特么妖怪!

范总“唰”的站起来,蹬蹬蹬的往楼梯边走,去迎杭峰去了。

他得聊聊。

这边杭峰完成新动作也挺开心,绕到u型池后面也没急着走,就这么站在原地闭上眼睛脑内复盘。

他得把这感觉记下来,争取一个月内能把这套动作稳下来。

训练成功不代表比赛上能用,大赛场上能碰一次运气,还能次次都碰运气?所以彻底掌握才是关键。

而且掌握动作,不是连续不断的去尝试就行,万一接下来就不行了呢?自信心受到打击,还给摔傻了。

所以脑内复盘非常关键,第一视角回忆从起跳到落地时候的力量运用,包括感受到的速度和高度,反复记忆,强化记忆,才能知道这个动作自己能不能做,不能做就降低半周也行,这才是他搞运动现在没怎么受过伤的原因。

再睁开眼,是听见脚步声接近,抬头就看见正试图放轻脚步的范总,还有范总那脸上笑出的褶子。

见杭峰睁开眼,范总便不再小心翼翼,大步流星的走到杭峰面前,见面就夸:“这么能耐的?之前完成过吗?”

杭峰摇头。

“刚刚是什么状态啊?”

杭峰也借机梳理成功的因素:“出发的时候感觉就不错,有急于尝试的迫切感。”

“嗯。”

“前面累积的速度很合适,高度达到了。”

“嗯。”

“还有就是……”杭峰想想,“我长大了。”

“嗯?”范总转念一下,又明白了,笑道,“你是长大了。”

去年这个时候,杭峰瘦的跟个麻杆似的,三中学生虽然都觉得他瘦瘦高高老帅了,可那不是运动员的身体。

短短时间身体往上窜的太快,肌肉跟不上,脱了衣服就剩下薄薄的一层肌肉裹着粗壮的骨头架子,还能看见肋巴骨。

参加“x-gas”的时候,他有了点儿肉,但肌肉力量还是不足,在超级u型池完成四周半都还是非常勉强。

如今也过去半年多了。

现在杭峰身上厚实的肌肉覆盖,线条深刻,肌理分明,肌肉厚了不知道多少度,所带来的爆发力和核心力量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技巧动作他做的比想象中的轻松。

“黄金期要开始了啊。”范总点头,“17岁差不多到出成绩的年纪了,现在上难度正好合适。”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jd5w/m5rmrrcc.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炫书网努努书坊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