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蜀地的王小波李顺起义被平定之后,残余势力又转战多处,朝廷一直在派当地驻军围剿,不过这些已经不足以再让赵光义烦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当年在高粱河腿上挨的箭伤这些年越来越恶化了。

正史中没有描写赵光义的箭伤到底伤势如何,可从高粱河回来之后,赵光义频繁的召见方士,这些方士在妖言惑众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本事:缓解箭伤的痛苦。

众多方士之中以侯莫陈利用最为有名,此人从小就懂魔术,还兼懂医术,赵光义即位后在开封买药为生。赵光义后来听说这么个人便召见侯莫陈利用,没想到他还真能通过一些神神道道的法子缓解赵光义的箭伤,赵光义便对侯莫陈利用格外恩宠。

可惜侯莫陈大方士后来因为太膨胀被赵普干掉了,赵光义的箭伤一直无法根治,到了后来连方士们的幻术都缓解不了箭伤的疼痛,赵光义逐渐明白,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不好意思说错了,是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时间把接班人的问题解决掉了。

环顾满朝大臣,最信任的那个人却在青州。

自从寇准被贬到青州之后,赵光义便常常想起这位让他又爱又恨的臣子,常常问左右,寇准在青州过得好吗?

身边的近侍哪知道原在青州的寇准过得好不好,只好给皇上敷衍道青州是个好地方,寇准应该过得不错。

淳化五年九月,赵光义终于忍不住对寇准的迫切需求,把寇准从青州召了回来,久别的君臣一相见,赵光义感慨良久,毕竟是自己钦点的得意门生,赵光义动情的问了寇准一句话,爱卿为啥来得这么晚啊。

赵光义说着,把裤管撩起来给寇准看,当年的箭伤逐渐恶化,从大腿蔓延到小腿,小腿又蔓延到了脚面,淳化五年的赵光义已经是个五十五岁的老人,经过了多年的御医治疗和方士献药,此时他也明白,这箭伤,怕是不会痊愈了。

寇准默然,年少得志进入宰执,皇上的恩宠他心里是清除的,可自己性格使然,决不妥协,论个人感情,他是感激赵光义的,论国家法度他又不能擅自回京。于是只好老老实实答道,臣没有接到诏令不能擅自回京。

知根知底的君臣两人没有过分客套,赵光义直截了当的问寇准,你觉得我剩下的几个儿子中,选谁做太子最合适?

这是一道送命题。

自古以来,立太子都是政治漩涡的中心,拥立成功新皇帝不一定念你的好,可如果新君登基的过程毫无作为的话日后也必然会被晾在一边,更可怕的是,站错队了,也许等不到新君登基就跟着被一窝端了。

顶级官僚寇准,这时表现出了杰出的情商。

寇准回答赵光义,陛下为天下立太子,不能听信后宫的妇人,不能听信身边的宦官,不能听信周围的大臣,一切都要陛下亲自拿主意。

赵光义沉默良久,撤下了殿内全部宫女太监,又问寇准,你觉得襄王如何?

寇准回答道,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可以,就请尽快定下,臣坚决拥护。

回答满分。

寇准短短的回答之中,其实告诉了赵光义两件事,后宫的妇人、身边的宦官、大臣都是有利益纠葛的,有利益就有立场,不能听信这些人的话。一定要皇帝亲自拿主意,而我寇准,坚决执行领导的旨意,我不站某个利益群体,我这里只有大宋的江山社稷。

寇准的支持坚定了赵光义立太子的决心,赵光义顺势把寇准留在了开封,直接任命为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八月,神州大陆中断百年以上的册封太子大典重新开启,由于中断时间太长,朝廷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鉴,只好翻史籍用唐朝的册封礼仪来办理。典礼举行的那一天,全城严肃而又喜庆,襄王赵元侃改名为赵恒,身穿典礼专用服饰到朝元门接受册封,册封大典结束后,太子骑马回宫,一路上受到百官和开封老百姓的祝贺,大家都争着想目睹一眼太子的风采。

太子大出风头,又是爹又是皇帝的赵光义可是有点儿发酸了,太子册封大典结束后,赵光义听说有百姓居然在太子回宫的路上对着太子高呼,太子真是天下之主啊。回到宫中,赵光义把寇准招来了,问寇准,这百姓都开始逐渐心向太子了,这是要把我放到什么位置上呢?

寇准对赵光义说,陛下选择了太子作为将来江山社稷的接班人,如今受到天下人如此拥护,这是国家万世之福啊。

赵光义一听,顿时心情多云转晴,回到宫中后嫔妃们也来祝贺太子册立大典的顺利举行,赵光义心情更是好的不得了,留下寇准不让走,君臣二人痛饮了一番。

皇太子立好了,赵光义还是不放心,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儿子任储君的时间尚短,一旦自己撒手人寰儿子又不熟悉政事,江山社稷可如何是好?老一代的宰执们李昉宋琪吕蒙正等人都已垂垂老矣,为此,必须给儿子选好新的顾命大臣。

顾命大臣里寇准肯定是没跑了,可单单一个寇准还不够,寇准太强硬难保不会把新皇帝顶的下不来台,还需要一个既正直又和气的角色来共同辅政。

赵光义选来选去,选中了吕端。

吕端跟寇准不一样,寇准是实打实的科考上来的宰执,吕端则是早在五代时期就靠父亲恩荫做的官,北宋建立后在地方任职多年。赵光义即位后,吕端的机会来了,幸运的被征召做了开封府的判官。

亲王+开封府尹是当时储君的标配,而开封府的判官则是开封府尹的直接下属,能做这个官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美差,可吕端实在是不走运,因为当时的开封府尹是赵廷美。

赵廷美后来的遭遇大家都是知道的,吕端也没能幸免,被免职贬官,还好上天没有亏待兢兢业业的吕端,没过几年吕端又被征召为开封府判官,重新回到了京城,开始了第二次为储君服务的工作。

这一次的开封府尹是赵元僖,赵元僖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也是知道的。

郁闷的吕端再一次被免职贬官,不过幸好,两次储君身边的工作经历让他展现了自己优秀的人品和能力,让赵光义记住了自己。没过多久,赵光义把吕端召了回来,安排到了枢密院做枢密直学士。

吕端虽是枢密直学士,却兼知枢密院事,官名听起来有点儿拗口,我给大家直白的介绍一下:进入常委班子的副职领导。

一个机关的领导可能有很多个,副职业可能有很多个,但是关键的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组成了常委班子,枢密院由于太重要而枢密使枢密副使编制不够,常常需要把某一个或某几个枢密直学士拉进领导班子里一同参与决策,这就叫知枢密院事。

寇准与吕端这对搭档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合作。

吕端为官几十年,一直是宽厚大度的形象,寇准即使年轻气盛,两人也能和谐相处,跟东府的张齐贤相比吕端的心胸宽广得多,两人在枢密院的合作一直挺顺当。

吕端宽厚大度,可不见得就没有原则,相反,到了关键场合,原则比谁都强,寇准马上就领教到吕端的厉害了。

端拱年间,宋军在西北战场上抓到了李继迁的母亲,边军向朝廷汇报,赵光义听说了之后就找枢密院商量,问寇准怎么处理李继迁母亲。赵光义想把李继迁母亲杀掉,给李继迁点儿威慑,寇准赞成。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谁知道寇准从赵光义那儿退回来时正好碰见吕端在门口等着。

吕端问寇准皇上召见所为何事。

见寇准有些迟疑,吕端正色道,如果是日常小事,不用知会我也就罢了,但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也是宰执的一员,决不能瞒着我。

寇准从来没见过吕端如此严肃,老伙计这么严肃,再藏着掖着就不地道了,于是把赵光义想杀掉李继迁母亲威慑李继迁的决定告诉了吕端。

吕端一听便不同意,跟寇准说,你给我等着,我这就进去让皇上改变主意。

吕端说着便进入赵光义殿中,上来没有让赵光义收回成命,而是先给赵光义讲了个故事。

秦末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抓到了刘邦的父亲,趁两军对垒时把人拉出来威胁刘邦,扬言要把老人家杀掉煮了吃。谁知刘邦不慌不忙回了项羽一句,肉汤煮熟了请分我一碗。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mbremcg.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努努书坊福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