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赵光义当皇帝这些年征北汉,打契丹,战西夏没少折腾,国家依赖着好底子勉力支撑。为了维持国家机器高效全力运转,赵光义需要一套自己的精英政治班子,可刚一即位时班子成员的两位首相薛居正沈伦都是兄长赵匡胤的旧人,即使是后来回来再当首相的赵普其实还是赵匡胤的旧人。

毕竟夺了兄长孩子的皇位,赵光义迫切的需要真正的自己人,于是他想了个好办法: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来充实政府各个职位,尤其是中书,必须从优秀的进士里选取。

科举制度虽然在后世被喷的一无是处,但在古代社会无疑是一种优秀的选拔人才机制。虽然起源于隋朝,但在隋唐两朝,科举取士的人数很少,大部分朝中高管还是靠着姻亲、裙带等关系,而并非由科举进入政府进而提拔上来的。终唐一世,科举取士不过数千人而已,赵匡胤在位期间也就录取了一百多名读书人。

赵光义大幅改良了科举制度,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科举录取人数呈十倍的增加,这其中很多人后来都进入学士院任职。

学士院,有的文献也称翰林学士院,是宋代非常重要的政治机构,主要职能有拟定诏书、建言献策,制定礼仪,编纂书籍等。几乎相当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这些职能在古代中国都是国家内政最重要的事务,进入学士院任职的称为翰林学士或翰林学士承旨(资历较深的翰林学士)。国家正规考试选拔出来的最优秀人才待在皇帝身边干几年,许多人都升任了宰执,也就是从赵光义开始,“朝为田舍郎,暮登子堂”才真正成为可能,普通百姓有了积极奋斗科举中举,进而进入朝廷参与国家大事的希望。

有希望的国家,总归是好的。

在老宰相赵普年事已高实在无力参与朝政之后,中书一直由李昉担任首相领导执政,由于李昉这个人学问深、人品正、能力强,中书在他的带领下一直稳定工作,几个宰执成员互相配合,为赵光义分忧解难。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四月,寇准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进入中书,宣告中书一团和气互相配合工作的局面正式结束。

寇准是陕西华州(今陕西渭南)人,祖上曾经阔过,但到了他父亲寇湘这儿就已经衰落了,寇湘曾经做过符彦卿的参军,收入非常一般,但凭着祖上良好的文化传承,家中一直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北宋建隆二年寇准出生,因为出生在太平盛世躲开了五代的战乱,加之家教好,寇准自幼学习就出类拔萃,史书记载,寇准七岁就能吟诗作对。

跟大部分好学生不同,寇准虽然学习好,同时却也极为顽皮,上房揭瓦为所欲为。为了整治这个不听话的劣徒,寇准老妈一气之下找了块秤砣砸儿子,秤砣不偏不倚正中寇准的脚,顿时鲜血淋漓,然后寇准就老实听话了,从此专心学习。

只可惜,这个秤砣,成了寇准人生最后一个妥协对象,后来他遇佛杀佛,遇神杀神,直到最后玉石俱焚。

太平兴国五年,寇准进士及第,是当年的探花郎,这一年的进士榜群星闪耀,堪比NbA96年选秀的黄金一代,榜上的李沆、王旦、向敏中等人后来都做到了宰执,这一榜进士被戏称为“龙虎榜”。

太平兴国五年的寇准只有19岁,在殿试的过程中,有个环节是是皇帝会到考生的考位上闲聊两句,其实就是皇帝爱才,跟进士们拉拉家常聊聊,有特别对胃口的就重点栽培,不对胃口的就给朝廷按照干部管理办法常规培养。

寇准在殿试之前填报各种文书时候,当时有个书铺老板就劝寇准,皇上不喜欢年纪的,如果皇上要问到年纪可以多报几岁,免得因为年龄太皇上觉得不靠谱把你刷掉。

宋代的书铺是专门帮助考生申报各种考务资料的,有点儿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考研辅导机构或者留学中介机构,可以是对科举考试非常了解,对于朝廷录取考生的套路和皇帝个饶爱好也是非常了解的,书铺老板给寇准的建议很厚道。

没想到寇准严词拒绝,我刚刚中了进士,难道就要开始欺骗皇上了吗?

坦荡磊落的寇准没有虚报年龄,赵光义也没有埋没人才,寇准顺利录取。

可很多史书都没有提到,19岁的寇准当时身材高大,丰神秀美,是一等一的大帅哥。与他同一期的有个同学也是不到20岁,却因为长相稚嫩被赵光义摘了出去。

长得帅,总是有大用的。

进士及第后,寇准按照被朝廷安排到了大理寺上班,没过多久又被调派到巴东任知县。

寇准到了巴东之后,没有摆官架子,没有搞文山会海,而是第一时间投入到了农业生产郑巴东县地处群山之中,交通不便,耕地较少,物产贫瘠,老百姓生活很穷。寇准采取了因地制夷方法,领着老百姓根据耕地的情况分别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使得当地的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寇准也更加拥戴了,每次到了要交赋税的时候,寇准从来不张贴政府的告示,只是把群众的花名册一贴,大家就按时交税了。

虽只是办妥了收税这个事儿,但其实收税这工作还真不好做,太宗朝时候老百姓交税还是以实物为主,除了官方专营的茶盐酒和商贩可以以货币形式交税,其他的老百姓就是你从事什么就交什么。你是农民那你就交粮食,你是山民那你就交木材,你是猎人那你就交咸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所以老百姓交税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不像我们现在直接工资里扣,那时候老百姓交税要在指定的时间把货物越指定的地点,一个县那么大,货物运起来是很困难的,交一次税相当于再服一次徭役,谁乐意?

也就是寇准,真正的给老百姓办成了不少好事,确实是受到全县群众的拥戴,才能把收税的事儿办妥。

扶贫工作搞得好,群众就拥戴,群众拥戴,工作就开展的更高效,寇准为官的口碑远近闻名。

雍熙元年,寇准被提拔为殿中丞,调往西北前线,负责宋军对李继迁征讨的粮草供应。

李继迁这个人虽然实力不行,但跑得快,一直秉持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策略。北宋常年跟辽国互殴,不敢贸然调动主力去长途奔袭围剿李继迁,只有趁有限的机会把李继迁往死里打,寇准到任之后,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宋军数次打击李继迁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几年的西北军旅生涯给寇准带来了难得的军事经验,历经了一次次宋军将士英勇杀敌的场景后,寇准对于宋军的信任已经深入内心,无论是辽军还是党项兵,只要敢来,我们就送他们上西。

未识穷边苦,今透信有之。

秋林残照后,关路独行时。

寇准的这种信念将在后来的某个特殊时期,拯救赵宋王朝,拯救下苍生。

而英雄,却一直在独校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寇准在西北任职期满回到开封,任职三司度支推官。第二年,赵光义下诏命群臣上书平定边疆之策,由于多年的西北军旅生涯,寇准针对西北时局和宋辽军事对峙的局面上书了一篇《安边策》,文章原文已不可考,但据史书记载,赵光义非常欣赏寇准的军事见解,将其提拔为枢密直学士。

任职枢密直学士这就厉害了,政事堂有的翰林学士院由翰林学士任职,枢密院也有自己的枢密直学士,指责与翰林直学士类似,参与枢密院的重大事务。枢密直学士与翰林学士同样,都是宰执的储备干部,进入这个团体,离宰执也就是一步之遥。

正当寇准仕途将要步入快车道时,一个噩耗传来,寇准的母亲去世了。

父母去世,在中国古代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古人崇尚孝道,父母若去世,儿子必须丁忧,所谓丁忧就是辞官归乡里为父母守孝,三年为期。

在走向政治核心的大好当口突然消失三年,再回来物是人非,可能就没有机会更进一步了,可万事孝为先,寇准无奈的收拾行装,准备回乡丁忧。

而这时赵光义一道圣旨下令,寇准不得回乡丁忧,直接夺情留京。

虽然父母去世儿子必须丁忧,但凡是有个例外,如果皇帝认为你特别重要走不开,必须要为国效力不能回去给父母守孝,皇帝要下圣旨让官员夺情,所谓夺情就是剥夺了儿子为父母守孝的亲情。

看似很残忍,其实是针对丁忧制度的一种巧妙化解,皇帝看不顺眼的,该丁忧就丁忧,丁忧完了直接安排个虚职养老;皇帝特别喜欢特别需要的,就直接夺情,保住官员的政治生涯。

赵光义对寇准是非常爱护的,而寇准也没让赵光义失望。

端拱二年,寇准做了枢密直学士没多久,强悍的战斗力便开始显露出来,枢密直学士虽然是西府重要的官员也是重要的政治角色,但毕竟还不是宰执成员,可寇准倒好,每次廷议直言进谏,戏份比宰执们还多。

赵光义一开始还能虚心接受,后来实在是受不了寇准喋喋不休的进谏,终于在一次廷议中拂袖而去。寇准接下来做了一件惊呆了满朝文武的动作,他快步上前,拉住了赵光义的龙袍,不让皇帝走。

这种事情如果换个脾气不好的皇帝,可以当场按照大逆不道论处直接下狱,可赵光义既理智也爱才,同时还要维护自己“好皇帝”的名声,终于还是回到龙椅上听完寇准进言。之后并未追究寇准犯上的行为,而是向身边人称赞寇准勇于进谏,把寇准比作唐朝的魏征。

称赞寇准勇于进谏,就是夸自己乐于纳谏;把寇准比作魏征,就是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李世民。领导这一出真是高明,借着寇准顺便把自己的历史高度提高了一大截。

如果给皇上进谏只是试身手的话,接下来寇准就要开始动真格的了,中书曾经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寇准第一个收拾的,是参知政事王沔。

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朝廷处理了两桩官员的腐败案。其中情节较轻的祖吉被处以死刑,而腐败较为严重的王淮收受贿赂成千上万,却因为兄长是当朝参知政事王沔的缘故被从轻发落,后来还官复原职。

当时的中书里,赵普年纪实在太大了已经退休,李昉因为雍煕北伐失利被赵光义罢了相,吕蒙正任首相,吕蒙正这个人就是一团和气和稀泥的典型代表,由于首相喜欢和稀泥,许多朝廷大事都由参知政事王沔把持,王沔权势很大。

可权势再大寇准也不怕,淳化二年春,发生了旱灾,赵光义召集群臣朝议,满朝文武包括宰执们都是在“数”之类的虚的,只有寇准提出异议,寇准当朝上奏,下大旱,是因为国家的刑罚不公平。

赵光义一听这话就来气,国家是谁的国家,还不是他老赵家的国家,国家的刑罚不公平那不就是当皇帝的没有秉公执政才造成了刑罚不公平的吗?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赵光义再一次拂袖而去。这一次寇准很聪明,知道上一次斗胆拉领导的龙袍没有被问罪是因为领导要表现出高姿态,但拉一次可以不能次次拉,于是老老实实的目送赵光义离开。

退朝没过多久,赵光义便派人把寇准召到跟前问道朝上启奏的具体是哪件事不公平,寇准趁机把王沔徇私枉法的事情了出来。赵光义一听大怒叫来王沔质询此事,王沔只好如实回答,一问一答事情真相大白,赵光义便免了他的职,同时也免了和稀泥大王吕蒙正的相位。

接下来,赵光义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李昉被他找回来重新坐镇中央担任首相,之前被王沔挤兑的参知政事张齐贤升任次相同平章事,寇准与张逊、温仲舒同时升任枢密副使。

这一届的中书,除了首相李昉人品好风气正之外,其他几个包括寇准,没一个是善茬。

尤其是升任次相的张齐贤。

张齐贤是曹州人(今山东菏泽),时候赶上后晋兵荒马乱,全家逃难迁到了洛阳。张齐贤从勤奋读书,学问很高,赵匡胤在洛阳巡幸的时候张齐贤曾经主动到圣驾前“布衣献策”。

赵匡胤强忍着性子听完,赞同其中的四条,可张齐贤不依不饶,坚持自己的十条策略都是好的。赵匡胤听烦了实在忍无可忍,便命武士把张齐贤拖出去扔大街上让他自己回家。

虽然没理张齐贤,但赵匡胤却了解了张齐贤的学识和见地,并对赵光义,自己在洛阳巡幸只有一样收获,便是得到了张齐贤,但自己不想用他,以后可以留给你用。

赵光义即位后,对张齐贤印象极为深刻,恰好张齐贤来考进士,可评卷结果一出,考官认为张齐贤的答卷不够优秀,按照制度张齐贤是中不了进士了。可赵光义对张齐贤的答卷十分满意,又不想造成不公平,于是就把当时与张齐贤一榜的考生全部录取为进士。

张齐贤中第之后,被派往衡州做通判,通判相当于一州的行政副长官。张齐贤到任之后发现当地发生的盗窃案案犯都被判处了死刑,于是便重新仔细审理案卷,找出其中五个冤假错案,还给他们了清白。之后又针对当地的水上邮役生活困苦的状况专门上书,给老百姓减轻了一半的赋税。

太平兴国六年,张齐贤调任江南西路转运使。宋代的“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级行政区,转运使是专管财政,兼管组织、公检法等职能的路级行政长官,设置之初是为了抗衡节度使,后来赵匡胤军制改革把节度使搞成了虚职,路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实际上就是转运使了。

当上了转运使,张齐贤开始努力工作为老百姓造福,他查阅了大量治安卷宗,对于罪行较轻的、罪名不实的都极力还对方一个公道,纠正了很多冤假错案。紧接着又改革当地的税法,革除了前代一些不合理的赋税,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在地方上工作成绩突出,张齐贤没过多久就被调回中央,升任枢密直学士。雍煕北伐失利之后,宋朝北疆岌岌可危,尤其是并州一带,杨业战死辽国一直虎视眈眈。张齐贤主动请缨前往前线。

张齐贤在北疆,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

雍熙三年十一月,趁着上一场战役的胜利,萧绰决定对北宋来一场“防守反击”,她安排了两路大军,自己与辽圣宗率领一路大军从河北往南进攻;派北大王蒲奴宁率另一路辽军从山西进攻。

经过一次次战火的洗礼,此时的萧绰已经不是当年在景宗灵位前哭泣的燕燕,而是一位真正的女强人。

可没想到女强人带领的大辽铁骑第一仗就打了个败仗。

辽军楮特部节度使卢补古率前锋跟宋军一接战就跑,狼狈逃回大本营,萧绰听之后立即将卢补古法办,削职为民告谕全军。把卢补古所率的前锋部高层军官从监军到副将全部免职,改派耶律化哥率前锋进军。

辽军这边前锋重整旗鼓出发,宋军那边前锋也没闲着,宋军的前锋主帅是当年鼓吹雍煕北伐的贺令图。

贺大将军在探路时遭遇辽军,一阵战斗后力战不支退了回来。

贺令图虽然全身而退,却没想到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贺令图刚刚回到驻所望都(今河北望都县)就受到一封耶律休哥的来信,在信里耶律休哥告诉贺令图,自己在辽国犯了罪,希望能到宋朝寻求政治避难。

贺令图不知道是真还是无邪,居然信了耶律休哥的鬼话,回赠了耶律休哥贵重的礼物作为信物。没过多久,耶律休哥又派人送信,我已经到了望都城北,希望可以见到贺大将军。

贺令图高兴坏了,要是能招降耶律休哥,那就是毫无疑问的一等功,为了独占这份一等功,贺令图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带了几十个骑兵来到了耶律休哥军帐郑

耶律休哥看到贺令图来了,立即命令手下把贺令图绑起来,带来的几十个骑兵尽数干掉,然后指着贺令图骂道,你以前那么爱鼓吹战争,今终于来送死了!

耶律休哥是辽国的于越,于越我们前面讲过,是辽国的百官之首,而且于越与宋朝的太师太傅不同,于越是有实权的,辽国的南北院宰相南北院大王南北院枢密使都得听他的,也就是除了皇帝不听他的,萧绰不听他的,其他人都得听他的,连耶律斜轸和韩德让也得让他三分。

这种人,贺令图居然觉得自己能招降,简直是与虎谋皮,脑子有坑。

蠢货贺令图被押往辽国朝廷,望都城不战而降。望都城一丢,大事不好了。

辽军打过来的时候宋军并非毫无应对,宋军在河北的部署是成品字形的贺令图率前锋从望都出发,田重进率左路军从定州出发,刘廷让率右路军从瀛洲出发。望都城一丢,辽军就像一把刀插入了宋军心口,不仅宋军前锋完了,就连宋军左右两路军队都失去了联系。

更为被动的是,当是宋军主帅田重进已经通报全军集结全部兵力与一路,要与辽军决一死战。

而刘廷让的右路军,正在从瀛洲赶往定州的路上,这路上耶律休哥已经在等着他了。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mbremc5.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123读书网书库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