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五路伐夏失败后,朝廷轮过行贬,王中正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嵩山脚下去看道观去了;种谔由于米脂寨大破夏军杀敌有功,虽然最后也不得已退兵但并未贬官还进行了褒奖;高遵裕贬到邓州;刘昌祚官降一级,由副都总管降为钤辖,仍领本部兵马;按照枢密院的意思,李宪贻误战机失期当斩,但神宗念及李宪连下兰州会州也算立功,功过相抵不再追究。

一连串处理过后,神宗开始思索下一步对夏战略,多路进军已经证明不可取,集中优势从一路打击才是最佳方案。

正在神宗犹豫从哪一路出击最合适时,种谔上疏了,阐述了从鄜延路出击先拿下横山,然后再一步一步蚕食西夏领土最后拿下灵州的战略。

种谔在熙宁年间曾经率军攻占横山,对此处非常熟悉,虽然西峡地处西北境内大片戈壁沙漠,但横山地区却水草丰美土地复绕,此前夏军多次在边境与宋军交手,依托的就是横山这个大后方。

种谔提出,就沿着横山北麓修筑城寨,全面控制横山地区,再以横山地区作为粮草中继站攻打灵州城。

客观来讲,这个战略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虽然五路伐夏死伤无数劳民伤财,但北宋钱粮依然充足,不存在当年韩琦范仲淹为了钱而争论修不修城寨的问题,稳扎稳打拿下横山不失为一步好棋。

神宗也觉得靠谱,但为了谨慎,还是要实地调研了才放心,元丰五年五月,神宗安排给事中徐禧到西北前线调研战略可行性。

徐禧这人是个投机分子,从小不好好读书,后来考科举不中,看到国家推行新法便鼓吹新法。吕惠卿当时任翰林学士,兼管王安石《三经新义》等着作的日常编纂事务,见徐禧对新法的见解独到,便将他选拔进入经义编纂小组。

有的人聪明用在正经学问上,徐禧的聪明就属于用在了歪门邪道上,科举考试不行,但是对经义的解读偏偏有一套,而当时王安石以变法思想行天下,很多角度也是独树一帜,很对徐禧的胃口。

王安石的经义理论本质上还是以儒家传统经典四书五经作为根据,与时俱进的提出新的解读和应用,具体的经义理论太过深奥我们就不深究了。但是徐禧深究起来乐在其中并凭借对经义的理解阐述步步高升,最后进入馆阁,兼任谏官。

不考科举进入朝廷任职竟然能做到阁臣,徐禧也算开了先河了,有时候不仅要感叹,熙宁变法闹得天怒人怨确实在用人上有大问题,瞅瞅这些新党都什么人,吕惠卿、郑侠、邓绾还有徐禧,这都什么人。

王安石啊王安石,你虽然业务强人品正魅力大,却有着跟张雨绮一样的弱点,看人的眼光不行。

让人看不透的徐禧到了元丰年间做到了给事中,正四品。要知道给事中再进一步就是翰林学士,就是真正的参与国家大事的高级官员,徐禧的仕途一片光明。

接到神宗诏令的徐禧意识到,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来了,当时虽然王安石早已离开中央,但朝廷宰执蔡确章惇等人都是新党,在神宗的支持下,新法一直稳定施行,徐禧本人就是新党官员,只要这次考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再高升一步近在咫尺。

怀揣美梦的徐禧来到西北前线胡乱调研了一番,提出了建议,总体上认同种谔的战略方向,但筑城不能从种谔提出的银州开始,而应当从银州东南方向的无定河边开始筑城,此处原先有一处河堤叫做永乐埭,可以在此筑一座永乐城。

银州是西北重镇,从边境开始往西依次银州、夏州、宥州和盐州,这四州全部依托横山,盐州再往西北就是旱海沙漠,出了沙漠就是灵州,如果按照种谔的建议,从银、夏、宥、盐一路筑城打过去,是最稳妥的控制横山地区的方案。

永乐城的地点狭窄,后背靠山,前面是无定河,如果敌人攻过来只要围住临河的一面,那守军就是被堵在城里包饺子。为了依托险峻地形,让城寨更加易守难攻,徐禧选择的地址比较高,敌人打过来要仰攻,但这也带来一个致命的问题,城寨险峻了,离喝水的永定河就远了。

品品,再品品,是不是有马谡守街亭那味儿了?

他以为他居高临下所向无敌,其实人家过来就是切断水源关门打狗。

徐禧这种无脑送死的筑城方案当即就遭到种谔反对,坚决不同意修筑永乐城。

种谔反对无效,徐禧回京复命后,神宗同意修筑永乐城的方案,为了支持徐禧,有下诏任命他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的职务,总领一路军务,徐禧与宦官李舜举领命一同来到永乐城处招募民夫筑城,下令鄜延路所有将领到永乐城集合。

副都总管曲珍、钤辖高永能、高永亨兄弟,经略安抚使沈括和经略安抚副使种谔都来了。徐禧一通大道理讲完安排大家各自领兵配合永乐城修筑,大家都没意见,只有种谔,又说永乐城这地方不行。

徐禧生气了,怒斥种谔,永乐城已经是禀明圣上决策要修筑的城寨,你还在这儿出言反对,不怕我军法处置你吗?

种谔根本不把徐禧这种纸上谈兵的货色放眼里,直接怼回去,永乐城如果被围则必败,战败则必死,违抗你的命令也是个死,与其带兵被西夏剿灭损兵折将,还不如你给我就地正法了。

种谔这种军阀作风在西北是出了名的,原上级沈括都深知种谔这脾气,尽量都是有商有量的共事,徐禧虽然身负皇命来筑城,可到了地方上还就使唤不动种谔。

虽然是吓唬要军法论处,徐禧可不敢真杀了种谔,干不掉你我可以挤兑你,徐禧给神宗上了奏疏弹劾种谔跋扈不听号令,神宗二话不说,直接下诏把种谔调走,单独去守延州去了。

挤走了种谔,徐禧执行力就强得多了,永乐城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一个月后工事完工,永乐城封顶大吉。接着徐禧安排曲珍领兵一万驻守永乐城,自己和李舜举沈括率鄜延路宋军主力返回米脂寨驻防。

永乐城的修筑一开始就引起了西夏方面的警觉,夏军刺探情报的斥候就没断过。筑城的时候宋军主力都在附近驻守,夏军多次骚扰都被打退,城筑好了宋军主力回到米脂寨之后,西夏的机会来了。

九月没过完,梁太后便调兵遣将派出西夏主力前往永乐城搞拆迁,西夏大将叶悖麻、咩讹埋二人率军号称三十万大举进攻。曲珍得知消息后派人向徐禧汇报,徐禧和李舜举率宋军主力前往永乐城驰援,钤辖高永亨苦劝不要率主力去,成小兵寡,阵型展不开,一旦敌人切断水源城内全军只有死路一条。

大战在即说这些丧气话动摇军心,徐禧果断命人把高永亨抓起来,送到延州监狱里去,种谔不是在那儿吗?就叫你们这些唱反调的都在延州给我看好了,看我徐禧怎么战胜西夏。

带兵的都去永乐城了,米脂寨不能没人守。临走前徐禧安排沈括留在了米脂寨,多亏了把沈括留了下来幸免于难,这样我们后世才能读到《梦溪笔谈》,本来嘛,科学家就不该跟着蠢货去送死。

徐禧率宋军主力三万人进入永乐城,加上曲珍原有一万多守军,宋军总兵力达到近五万人。徐禧自信满满,放出豪言,是吾立功取富贵之秋也。

是要取富贵了,不过是人家西夏将领取富贵,顺便取他徐禧的狗头。

宋军一股脑的聚在永乐城里,远远的看到西夏大军前来,高永亨哥哥高永能建议趁夏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先头的骑兵部队都在过无定河,过河时候无暇防备,击其半渡打他个措手不及。

徐禧不同意,怒斥高永能无知,王师不鼓不成列。

我深深的怀疑徐禧读书读反了,哪怕他初中毕业都知道宋襄公是怎么死的,徐禧居然完全照搬失败经验,愚蠢程度令人发指。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mbregw5.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豆豆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