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哲宗即位之初的元佑年间,高后尽心辅政。但由于其本身极为保守的政治倾向,高后尽废新法,熙宁变法的成果几乎废除殆尽,加上西北连年战争,北宋朝廷财政又亮起了红灯。

在神宗即位初年,国家一年收入是5000多万贯钱,熙宁变法之后,收入增加到7300多万贯钱,但是在元佑年间新法全部废除之后,国家岁收仅剩4800多万贯钱。

财政收入下降34%,换谁当皇帝都得急,因为按这个势头下去国家只有灭亡的份儿。可高后不急,原因很简单,她不是皇帝,国家的富强、发展,对她来说根本不重要,她要的是按她意志呈现的一个安定祥和的国家,王安石和神宗给国库攒够了要花的钱,骂名他们来背,我高后一定要做一个女中尧舜。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女尧舜高后不急,大臣们也不急,宰相吕公着吕大防们要的是忠臣贤臣的名声,高后成了尧舜了,宰相那就是致君尧舜的名臣了,国家财政破产什么的有什么可害怕的,再怎么破产也轮不到宰相自己家。

国家如果危难了,第一个直接承受后果的就是皇帝哲宗,高后和旧党宰相们不在意,不代表哲宗不在意。

哲宗十岁即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元佑七年,哲宗大婚娶了孟皇后,十七岁的哲宗已经对朝政有了多方面的了解,按照封建社会制度,皇帝大婚意味着已经成年,应该也必须要亲政了。

奇怪的是,高后只字不提还政,大臣们也完全不提还政,仿佛成年的哲宗就是还应该在高后的操纵下当一个傀儡。

高后虽不还政,却已经察觉到了不和谐的气氛,眼看着自己与哲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尴尬,便在一次早朝过后问哲宗,大臣们早朝议事,陛下为何一言不发?

哲宗回答,娘娘已经吩咐大臣处理过了,我又能说些什么呢?

北宋朝会议事常在垂拱殿,垂拱殿规模不大,高后和哲宗相对而坐。大臣们汇报国家大事面向高后,背对着哲宗,汇报之后经过高后决策,这事儿就算完了,哲宗从头到尾插不上话,只能看到大臣的屁股,也确实插不上什么话。

年迈的高后意识到了自己的专权已经引起哲宗的反感,可权力这东西一旦沾上就如同沾上了毒品,轻易无法戒除,高后坚决不放权。为了防止死后被反攻倒算,元佑八年七月,百病缠身的高后召范纯仁回朝担任次相。

首相吕大防、次相范纯仁,这两位是旧党的核心人物,也是高后的政治同盟。元佑八年八月,高后病情进一步加剧,吕大防和范纯仁到宫中探视的时候高后再三交代,自己死后务必尽心辅佐哲宗,防止皇帝被人蒙骗恢复新法。

病入膏肓的高后还惦记着大宋的天下,可她不知道哲宗已经忍无可忍了,多年沉默寡言的哲宗听到高后给宰相们交代身后事,突然怒斥二位宰相,把吕大防和范纯仁撵了出去。

吕大防和范纯仁出了后宫之后面面相觑,两位宰相心里明白,自己的政治生涯怕是到头了。

交代完身后事,元佑八年九月,高后病逝,结束了她“女中尧舜”的垂帘听政岁月。

由于高后的特殊政治地位,首相吕大防担任了山陵使负责给高后监造陵墓,墓成之后吕大防回朝,按照惯例辞任首相,按说高后毕竟不是皇帝,山陵使没有必须卸任宰相的惯例,可哲宗没有挽留,直接准了。

哲宗元佑九年(公元1094年)二月,首相吕大防罢相外放,户部尚书李清臣、兵部尚书邓润甫分别担任副宰相,进入宰执。

旧党的首相吕大防罢相,而新党的李清臣和邓润甫两人进入宰执,朝廷的政治风向再一次风云突变。

当年三月,在哲宗的授意下,李清臣主持当年的科举考试,殿试的策论出了一道题,说现在国家全面恢复旧法但从民间到国库未见富饶,对外部边患采取怀柔政策但敌人仍然屡屡犯边,请大家畅所欲言,是恢复神宗朝时候实行新法讨伐西夏的国策呢,还是应该坚持元佑年间实行旧法怀柔西夏的国策呢?

当年凡是殿试策论支持旧法的,全部淘汰,所有榜上进士全部是新法的支持者。

变天了。

可就如同高后当初复辟旧法一样,哲宗想要恢复新法,一开始也是困难重重,殿试策论之后,副宰相苏辙对朝廷这种做法非常反对,上疏说如果陛下对元佑年间的旧法复辟不满,应当与宰执们商议,共同决定今后的政策,而不是直接把此事当作殿试策论出题,这样会导致朝政不稳。

苏家兄弟在新旧两法之争中,虽然名义上是旧党,但更多的像是中间派,并不赞成完全的倒向任何一方。

苏辙这封上疏言辞其实非常中肯,皇帝如果真的想改回新法,告诉宰执,大家一起想办法改回去。现在直接出题把底牌亮出来就说要改回新法,难免会造成朝廷的动荡。

上疏言事不过瘾,苏辙在朝会上又提起新旧法之争的事儿,而且还是在神宗朝就反复论证过的汉武帝用桑弘羊变法,后来国内动荡,影响民生。

压抑已经的哲宗根本不理会苏辙的劝谏,反驳苏辙汉武帝与神宗情境不同,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苏辙可不会轻易罢休,皇帝反驳我,我再反驳回去,说把神宗比作汉武帝,那是因为汉武帝是明君。

哲宗从小跟随司马光、吕公着等人学习,汉武帝的典故早就学烂了,于是反问苏辙,那之前你的奏疏里说汉武帝对内改革盐铁、均属等法度,对外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晚年巫蛊之祸,现在又说这是明君所为,也都是在比喻神宗吗?

苏辙大吃一惊,皇帝这是在给自己扣帽子啊,这对话要再接下去几个脑袋也不够砍,连忙谢罪。宰相范纯仁赶紧出来和稀泥,说苏辙只是用汉武帝文治武功比喻神宗,没别的意思,陛下莫见怪。

在范纯仁的劝解下,哲宗倒也没有过分追究苏辙的奏疏,否则又是一场车盖亭诗案,但苏辙相位是保不住了,很快就被贬出开封,外放去了汝州。

接着,哲宗一刻都没停歇,到了四月下诏改元,改元佑九年为绍圣元年

我们在前文中介绍过,封建王朝改元一般要在年底过完,新的一年开始才改。只要有特殊的当年年中就改元的,一定是皇帝有特殊原因的。

哲宗就有这个特殊原因,所谓绍圣,绍谓之继承、尊崇;圣谓之父祖神圣的行为。

哲宗通过改元向天下昭告,我要遵循父亲神宗的意志,继续坚持新法。

在绍圣元年接下来的时间里,年轻的哲宗先把新党的骨干章惇召回来直接担任首相,然后把次相范纯仁贬出京城,前任新党枢相安焘因为守孝后来一直赋闲在家,哲宗也把人召回来担任副宰相。

活人安排明白了,死人也要有个说法。哲宗下诏王安石配享太庙,给予了王安石身后最高荣誉,蔡确追赠观文殿大学士,平反生前一切罪名,剥夺司马光、吕公着死后荣誉称号。

在这一次大清洗中,很多旧党都被贬了官,苏辙被贬到了南京、吕大防被贬到了安州、苏门四学士之首的黄庭坚被贬到黔州(今重庆彭水县)、当年跟着司马光一起修书的范祖禹时任给事中,被贬到了永州(今湖南永州市)。

这些被贬的其实也都还好,贬谪地并非特别偏远之地,但是苏轼就跟大家都不一样了,在这次群体贬谪之中,苏轼领到了一等奖-贬谪岭南。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mbregmj.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镇魂小说网飞速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