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真德秀是福建浦城县人,原本姓慎,但因为孝宗叫赵眘,眘与慎同音,为避讳便改姓真。真德秀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父亲真嵩早年做过一些纸张印刷的生意,家里条件还算可以。

真德秀从小聪明绝顶,四岁时父亲真嵩便教他学习《尚书》,真德秀读书过目不忘,学得很快。七岁时便能独立撰写文章,十二岁进入乡学与一众成人一同学习,学问一日比一日高。

世事无常,就在真德秀埋头苦学之时,在十五岁这年父亲真嵩病逝,家里没了顶梁柱顿时清贫下来,母亲吴氏只好织布养家,供真德秀读书。

聪明勤奋的真德秀没有因为经济条件放弃读书,父亲死后家里买不起书,真德秀就向同窗好友借书来读,时间一长,远近周边都流传着真德秀这个年轻人刻苦好学的美名。

聪明的人很多,聪明又勤奋的人也很多,但是聪明勤奋而且还长得帅的人就不多了。真德秀就是个聪明勤奋还长得很帅的年轻人,浦城县当地有一名进士叫杨圭,听说了真德秀的事迹非常赞赏,便让自己的孩子跟真德秀一同读书顺便给真德秀提供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

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杨圭眼见真德秀这种聪明才智,知道日后必成大器,再加上小伙子这么帅,正好自己女儿还没婚配,于是做主把女儿嫁给了真德秀。庆元元年,年仅十八岁的真德秀考中举人,庆元五年,年仅二十二岁的真德秀再中进士,短短四年里便连续达到了人生巅峰。

进士及第后,按照惯例真德秀前往地方任职,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任职期满后,真德秀参加了朝廷组织的制科考试,南宋的制科考试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为制度固定下来,考试周期不固定,真德秀抓住了这次制科考试机会,再次榜上有名,接着被连续提拔,历任福建当地太学正、博士。

开禧三年十一月韩侂胄被诛杀,在钱象祖史弥远等人力主下,南宋朝廷与金国签订了嘉定和议,真德秀上梳反对向金国增加岁币,还在奏疏里夹枪带棒讽刺史弥远等人屈膝求和。虽然对最终的议和结果没什么影响,但史弥远已经记住了真德秀,这个年轻人来到朝中才几年,居然敢反对自己,得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首相史弥远想要整人,那机会总是有的,嘉定六年,史弥远已经当政近五年,手下有亲信官僚胡榘﹑薛极、赵汝述、聂子述四人长期身居要职为非作歹,被时人称为“四木”。

嘉定六年二月真德秀官拜起居舍人,有了与宁宗长期相处的机会,开始隔三差五的上梳弹劾这“四木”,终于再次惹恼了史弥远,新账旧账一起算,嘉定六年十一月,在史弥远的授意下,朝廷一纸诏令,真德秀充任国信使,负责前往中都祝贺新登记的金宣宗。

出任外交使节,在北宋是一件高规格的政治使命,一般由口碑好的谏官担任,回京后根据外交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封赏乃至提拔,欧阳修、包拯都曾出使辽国,后来也都被提拔。

北宋的外交工作大部分是基于与辽国间的平等外交关系,彰显大国的国际风采,两国商业互捧。但南宋就不一样了,南宋的外交工作大部分是基于与金国间的不平等外交关系,一开始是称臣,后来称侄儿,南宋使者到了金国那是臣下之臣,是要受折辱的。

再加上南宋百姓普遍对金国仇视,使者去了金国还不能丢大宋的面子,所以南宋的外交使者非常难做,你做的不卑不亢守住国格那是你应该做的,你要是表现得稍微怂了点儿那就是丧权辱国,回来之后轻则贬官外放,重则革职查办,再加上两国边境常年盗贼丛生,打家劫舍如同家常便饭,可以说在南宋时期出使金国是一项高风险工作。

接到出使金国的任务后,真德秀没有怨言,默默收拾好了行李即刻出发。然而出发仅仅不到一个月,刚刚走到宋金边境的盱眙,就接到金国方面的通知:中都道路不同,不用来祝贺新君登基了。

道路不通?新君登基不用祝贺?凭借着敏锐的政治嗅觉,真德秀意识到金国可能正面临巨大的危机,实际上早在嘉定四年南宋使者出使金国时就曾无功而返,没能进入中都,但那一次至少已经到了涿州,因为卫王下令中都城戒严只得原路返回。这一次不一样了,这一次连金国国境都没能进去,是否也就意味着金国面临的危机比嘉定四年还要严重?

真德秀没有马上回朝,而是在盱眙待了两个月,大量收集边境情报,察访边境民情,终于在多方打探之下,了解到此次中都城被围已经是蒙军第二次南下伐金,金军再一次兵败如山倒,并且在支付了大量钱粮陪嫁公主之后才换来了蒙军退兵。

短短三年之内连续被蒙古人打进长城围困首都,金国已呈现出衰败之像,嘉定七年正月真德秀回到临安,向宁宗汇报了他在边境的所见所闻,明确提出金国“危亡之形大抵可见”。

真德秀出使金国没去成,但到了嘉定七年二月,金国的使者却来到了南宋临安,督促南宋朝廷赶紧给岁币,怎么回事儿你南宋?这么多年来都给的好好的岁币咋就突然就停了?

嘉定六年的岁币南宋确实没给,但也确实不能怪南宋朝廷,蒙古伐金中都被围,金国朝廷已经失去了同全国的联系,别说南宋的岁币运输队了,就算是金国自己的物资钱粮都进不去中都,让南宋这怎么给?

面对南宋君臣的疑问,金国使者解释道,如今蒙古人已经退兵,中都道路已恢复,还请尽快补足过往所欠岁币。

因为中都被围,其实从嘉定四年开始好几年南宋都没给岁币了,对于南宋来说岁币那点儿钱根本不是问题,这几年虽然岁币没运往金国,但在史弥远的安排下,每年的岁币依然准备妥当放在库房里,就等上面一句话便可以第一时间运往金国。

这次金使来催岁币,到底给还是不给?史弥远有些犹豫了。

史弥远犹豫,真德秀可不犹豫,就在金使催促岁币之时真德秀上梳,请求停止今后岁币,把钱拿出来练兵修甲,直捣虏巢,兴勾践袭吴之师。

真德秀曾出使金国,虽未成行,但其在边境所见所闻要比临安城的群臣更为客观真实,断绝岁币的上梳立即引起了朝堂上一波舆论高潮,许多大臣纷纷赞同跟进上梳,请求断绝岁币。史弥远见大家群情激奋,再加上这些年没给岁币金国也没什么反制措施,不如顺水推舟,先等等,再观望观望。

这一等,没等来金国的反制措施,却等来另一个惊天大消息,嘉定七年七月,金使再次来到临安,这次不催岁币了,而是向南宋通报:金国首都已正式南迁至开封,以后两国交往,南宋使者请前往开封朝见。

朝廷炸锅了。

开封,是宋朝的首都,在北宋是货真价实的首都,在南宋因为开封沦为金国领土,只能成为南宋君臣心中的“耶路撒冷”,杭州城做了一百多年“临安”,在宋朝法理上始终只是行在,只要宋朝皇帝还有一口气,宋朝的首都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东京开封府。

如今南宋君臣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开封城居然成了金国的首都,这谁能忍?

包括真德秀在内一众大臣纷纷上梳,要求出兵北伐,收复开封,但史弥远不愿打破目前宋金两国间微妙的平衡,对群臣的出兵要求不予理睬。

史弥远不睬大家,群臣依然在不停上梳,到了南宋嘉定八年、金贞祐三年三月,南宋使者丁焴出使金国,要到金国的新首都开封去朝见宣宗,为了试探金国对于岁币的真实态度,临行前史弥远交代,见到金宣宗之后提出减免岁币的请求。

到了开封朝见宣宗之后,丁焴抓住机会当堂发问,希望金国允许减免岁币,宣宗不置可否,以朝贺不宜讨论其他事宜搪塞了过去。

金国的反应证实了真德秀之前的判断,在蒙古人的打击下金国已不复当年之强盛,面对南宋公然提出的减免岁币的要求居然只是搪塞了过去,而且在南宋已经断绝岁币几年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军事动作,只是在边境小范围骚扰。

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五月,南宋朝廷正式下诏北伐,再一次拉开了宋金战争的序幕。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c55cwje.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啃书网飞飞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