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完颜亮兴兵伐宋之前,南宋曾经一度把绍兴和议当成了南宋版的澶渊之盟,准备享受接下来百年的和平,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谁还有那闲工夫去理会中原被侵占的国土。

绍兴二十五年十月,把控朝政多年的奸相秦桧身体越来越差眼看着要不行了。按照常理来讲,奸臣一定希望自己子孙后代永远荣华富贵,临死前肯定会为孩子们铺路。但秦桧并没有这么做,不但没有提拔儿子秦熺更进一步,反而上疏请求将儿子秦熺和两个在朝中为官的孙子全部外放担任闲职。

不得不说当奸臣是个技术活儿,秦桧就是个高水平奸臣,明知自己恶贯满盈,孩子们继续在朝中任职难免遭到清算,果断在人生的最后关头选择退让来保住血脉。

秦桧的儿子秦熺身世比较复杂,秦桧夫妇从金国逃回来之后,王氏一直不能生育,而秦桧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慑于王氏的威胁一直不敢纳妾,后来过继了王氏的一个侄子来当嗣子,就是秦熺。

一个奸臣,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一定能跟自己一条心,更何况过继来的儿子,秦熺虽然一直对秦桧恭孝有加,但暗地里自己也在打主意。秦桧病重的消息传到宫里,赵构来到秦府探望,当时秦桧已经病的说不出话了,见到赵构后知道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只有默默流泪。

汉奸皇帝眼见着汉奸宰相要先行一步,赵构也很是伤感,拿手帕亲自给秦桧擦泪,秦熺在一旁候着,等赵构给秦桧擦完泪赶紧凑上去问,陛下考虑由谁来接任宰相?

老宰相眼看着不行了,儿子正年富力强在朝中为官,当时秦熺已经官居枢相,离首相仅一步之遥,考虑到宰相传承和对老宰相的恩情,皇帝一句话秦熺再进一步完全不过分。

然而赵构却没有接秦熺的话,只是冷冷的说道,此事爱卿不该参与。

一向不怎么管事儿的赵构这次出乎意料的强硬拒绝了秦熺更进一步的试探,秦桧死后,秦熺和两个儿子全部致仕,秦家自此淡出中央。

秦桧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南宋朝廷经过秦桧十几年的把持被搞得乌烟瘴气,秦桧在时赵构为了清闲不愿轻易打破这种稳定,现在秦桧没了,是时候做出调整了。

为了防止秦桧余党继续把持朝政,新任宰相不能是秦桧亲信,赵构挑来挑去,挑选了汤思退担任首相。

汤思退原本是被赵构和百姓寄予厚望的,绍兴十五年,二十八岁的汤思退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后来又在南宋少有的制科考试中夺得榜首,接着便是进入馆阁平步青云。

在中央任职的几年里,汤思退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察言观色能力和圆滑的处世风格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包括赵构和秦桧都对其多有赞赏。绍兴二十五年由翰林学士晋升任职参知政事,正式进入宰执班子。

说来也是讽刺,赵构认为汤思退非秦桧亲信的原因是汤思退是因为汤思退曾单独给他汇报过工作。

要知道汤思退可是堂堂参知政事,国家副宰相,按照宋制别说是副宰相了,就算是低一级的御史中丞、翰林学士等官员也是要经常直接给皇帝汇报工作的。但赵构在位时由于他本人早年风云飘摇太多,年纪大了之后只想享福不想管事儿,所有大小事务都由秦桧一人把持,首相以下其他官员汇报工作都被秦桧垄断,先报给秦桧,经过秦桧筛选之后再有酌情汇报给赵构。

更可笑的是汤思退之所以会直接给赵构汇报工作,是因为后来秦桧年纪也大了力不从心,有些事也忙不过来专门交代汤思退不要事事都给自己请示汇报,日常事务直接汇报给赵构等待指示就可以了。

就这样,在赵构和秦桧两人稀里糊涂的指示下,汤思退就有了非秦桧党人的政治标签,秦桧死后亲信被清算大量贬官外放,汤思退因祸得福升任首相。

汤思退任首相,那还得有次相,否则又要成为之前秦桧那种独相的局面,给了继任者独裁的机会。

赵构挑选的次相是万俟卨。

不是赵构还惦记着秦桧党人,而是因为万俟卨虽然曾经依附秦桧,但后来随着自己升任参知政事,对秦桧大权独揽不满两人交恶,再后来被秦桧贬出朝廷。

既然已经与秦桧决裂那就肯定不会再是秦桧党羽,在赵构这种简单粗暴的指导思想下,万俟卨被召回朝廷担任次相。

从首相、次相的人事安排来看,赵构对国家核心官员的选任可谓相当草率,全凭个人感觉,感觉这人不是秦桧党羽就用,可宰相那是要主持国家军国大事的,就算不是秦桧党羽,就不考虑其他方面吗?比如那万俟卨,就差奸臣二字写到额头上了,这也能用?

能用,因为赵构自己也是汉奸。

汉奸对国家对百姓对民族英雄是完全不在乎的,汉奸在乎的只有自己能不能永享荣华富贵。宰相换了新鲜血液,但为了制约宰相专权,之前被秦桧破坏的台谏制度也要恢复,谏官们必须找回北宋时代的血性,要能言善谏,对宰相们形成制约。

接着,赵构又下令杜绝了首相兼枢相的习惯,后任的汤思退和再后来的首相们都不再兼任枢相。其他方面又在科举制度、官员选拔任免制度等方面做了重新的调整和改革,革除了秦桧时期科考黑暗、卖官鬻爵的风气。

总的来说在秦桧死后的几年里,南宋政坛曾一度出现积极向好的新风向,直到北方传来异动,金军南下的传言甚嚣尘上。

最早提出金军可能南下消息的是出使金国归来的使者,南宋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完颜亮已经迁都中都,招兵买马北方重兵云集,使者归来后便上疏金国动向并请求朝廷早做准备。

小小的使者做好迎来送往的本职工作就行了,军国大事瞎参和什么?赵构君臣毫无悬念的对提议未加理会。但国家总有有心人,在金军动向传开之后,远在江陵的张浚听说后急忙上疏朝廷,提醒朝廷早做准备。

赵构亲自挑选的宰相,在对金政策方面那自然也是与赵构保持高度一致,张浚奏疏到了朝廷之后,汤思退和万俟卨都异常反感,谏官们更是弹劾张浚外放后还在“生事”,在汤思退和万俟卨的提议下,朝廷将张浚革职,进一步贬谪到了永州。

掩耳盗铃无法解决金国的威胁,到了绍兴三十年,出使金国的使者带回了金国皇帝要迁都汴京的消息,赵构终于醒悟了。金国远居东北那是蛮夷,建都燕京那是边陲,如果定都在了大宋首都汴京,那天下到底谁是正统几乎就不用争了,自己就是妥妥的伪政权。

中央政府对割据一隅伪政权的态度从来都是铲除剿灭,如果不是想南下侵略,完颜亮他是吃饱了撑的才要迁都汴京?眼瞅着不能再继续装傻,赵构终于不得不开始着手防备,而防备金军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南宋的皇嗣问题。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c55c5mw.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书虫小说啃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