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在宋金两国分别属于孝宗和世宗在位期间,两国老百姓是幸福的,国家太平没有大的战乱,皇帝也不瞎折腾,不佞佛不佞道,给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环境。

虽然金国没能统一天下,南宋也没能克复中原,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根本不重要,给大金交税也是交税,给大宋交税也是交税,皇帝姓完颜还是姓赵,没人在意。

国家不幸诗家幸,虽然对于赵宋皇室来说汴京沦陷二帝北狩,诺大的国家只剩下半壁江山,却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给文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基础,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人就是孝宗朝赫赫有名的四大诗人,其中范成大不仅文学水平高,还曾一度官居参知政事,可谓极尽殊荣。

由于南宋承接了北宋灭亡的悲惨遭遇,文人们有很多感怀故国、对敌人慷慨激昂的诗篇,而在四大诗人之前,有一名杰出的女性文人已经开始了基于怀念故国的诗词创作,并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所有文人们。

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齐州人(今山东章丘市),出生于神宗元丰七年,父亲李格非是神宗年间进士,元丰年间任职郓州教授,李格非是个旧党,元丰年间正值新法推行的巩固期,旧党人士普遍遭受打压,李格非也不例外,一直在各地做官无法进京,仕途颇为坎坷。

坎坷的仕途并没有消磨掉李格非的心性,郓州教授的官职俸禄比较低,但饱读诗书的李格非对于同僚在经济上的关照一一拒绝,宁可安贫乐道也绝不为蝇头小利走后门。

正直的父亲带着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幸而这种生活没过多久便有了转机,哲宗即位后司马光接任首相,旧党复辟所有旧党人士都受到大力提拔重用,李格非也不例外,被召回朝中担任阁臣。

李格非在馆阁任职期间,多受到当时翰林学士苏轼的指点,时间久了李格非、廖正一、李禧和董荣四位阁臣便一同拜苏学士为师,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虽然后来哲宗恢复新法,章惇打击了一批旧法大佬,但李格非毕竟不是宰执,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到了元符年间任职礼部员外郎。

礼部员外郎属于京官里面的中级官员,得益于宋代优厚的官员待遇,中级官员已经有不错的收入水平了,李格非一家人一直以来生活的也不错。

小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从记事开始父亲就在馆阁工作,官宦世家衣食无忧,在进士出身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小李清照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如果说仅仅父亲学识渊博也就罢了,李清照母亲王氏也了不得,是仁宗朝翰林学士王拱辰的孙女,史书记载王氏很善于写文章,颇有才女风范。

就这样,在双知识分子熏陶下,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高学博,近代鲜论”。

到了元符年间,李清照已经到了年方二八的少女时期,年纪轻轻的她在当时已经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广为流传,不少人久仰李清照大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才高八斗的大才女,却有个非常不好的毛病-酗酒。

酒在古代那可是奢侈品,不是说随随便便想喝就能喝的,但李清照毕竟家庭条件在这儿摆着,经济允许那就想喝就喝。年轻的少女无非就是那么点儿爱好,赏花、打扮,于是就有了一首传世佳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好好的大姑娘整天你喝那么多干啥是不是?喝多了连爬起来看海棠花都没力气。

从某些侧面可以知道,李清照酗酒不是个人原因,而是身边有一帮“醉生梦死”姐妹团,大家平时应该是比较闲,闲来无事就喝酒取乐,不信再看这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据我推测,溪亭聚会酗酒的都是李清照的姐妹团。

小酌怡情,大喝伤身,虽然经常酗酒,但小酌式的酗酒没有给李清照造成什么影响,反而是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被李清照所吸引,这其中有一位名叫赵明诚的太学生,对李清照是格外的爱慕。

赵明诚爱慕李清照,但两人的家世背景却不一样。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君子属于旧党,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是旧党,元符年间任职中书舍人,在朝中相当有权势。

在北宋中后期,新旧两党斗得你死我活,一般来说分属不同党派的子女几乎没有机会婚配,但徽宗即位给了两位年轻人机会。徽宗即位之初秉持公平公正的执政理念,不分新旧两党派别,只以是否利国利民作为执政标准,在当时大大缓解了新旧两党之间的矛盾。

也正是趁着这样的机会,赵明诚终于与李清照定下媒妁之言,抱得美人归。

刚刚新婚燕尔的夫妻俩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便遭变故,第二年崇宁元年,朝廷在蔡京的主持下又开始大搞党同伐异,将大量旧党官员列为“元祐党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也因名列“元祐党人”而被罢官,回到原籍致仕。

李格非罢官,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时任副宰相,当时朝中大势新旧两党水火不容,赵挺之无法出面搭救,让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和公公赵挺之很是埋怨。可她没想到,父亲被罢官只是个开端,崇宁二年九月,朝廷再次对旧党展开迫害,驱逐元祐党人子弟离京,成了亲的也不行。

遇见这种把国家政策当儿戏的朝廷和皇帝你还真没办法,与丈夫一起生活不到两年,李清照被迫离京回到章丘老家居住。

人生总是峰回路转,崇宁五年正月,权势滔天的蔡京因为星变被罢相,赵明诚父亲赵挺之以次相身份独相,朝廷解除元祐党禁,允许之前被逐回原籍的元祐党人子女回京。

借着这个契机李清照终于回到开封,回到了丈夫赵明诚身边,原本以为夫妻俩历经磨难,终于可以过两天安生日子了,可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的大观元年正月蔡京便卷土重来,斗倒了赵挺之。

赵挺之被罢相之后心情苦闷,仅仅五日便郁郁而终。赵挺之虽然病逝,但蔡京的斗争哲学向来是要把事做绝。在蔡京授意下,朝廷对赵挺之进行抄家,多名亲属被诬陷入狱,虽然后来经查所有罪名全都不属实,但被抄没的财产已经充公,儿子们的官职也被革除,赵明诚已无法再在开封立足,无奈之下只好带着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赋闲生活。

这十三年是李清照最幸福的十三年,也是李清照诗词作品产量最低的时期,一个女人心里装着幸福就很难有大喜大悲的情绪,也就难以创作出多少作品,李清照也不例外。

李清照喜欢舞文弄墨吟诗作对,丈夫赵明诚喜欢金石之学。所谓金石之学就是字帖、碑刻、墓志、画作等物品的收藏与鉴赏,有些类似于考古,但又不完全是考古,鉴赏收藏的对象一般以书画作品为主。

早先赵明诚一个太学生没什么钱,父亲虽然是朝中重臣但赵家一向家风很严,但从不搞以权谋私,一家人也就靠俸禄生活,赵明诚喜欢金石却没钱收藏,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只能欣赏欣赏。

宋代太学生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学习后直接出仕,崇宁四年赵明诚就是这样以太学生身份出任鸿胪少卿,任职之后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逐渐的搞搞收藏。大观元年父亲赵挺之病逝,赵明诚带着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闲居,虽然自己也失去了官职但父亲毕竟曾任宰相,家中仍有不少积蓄,李清照就陪着赵明诚在老家青州一带寻访各种书画作品,遇见好的、喜欢的就买下来。李清照文艺女青年嘛,对书画作品当然也是非常喜爱,经常陪着夫君鉴赏名家字画直到深夜,忘却了窗外今夕是何年。

宣和三年,方腊起义引起了北宋官场重新洗牌,赵明诚重新获朝廷起用,先后赴莱州(今山东掖县)、淄州(今山东淄博市)任知州,由于朝廷诏令下的比较急,赵明诚匆忙赴任没有来得及带上李清照,两人开始两地分居。

本来对于赵明诚和李清照这对老夫妻来说,两地分居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但逐渐的,留居青州的李清照听说了一些风言风语,说赵明诚在外地养了不少侍妾,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要说在古代封建社会,官员家里养个三妻四妾也并不鲜见,但李清照与赵明诚两人太过特殊,之前十几年夫妻生活竟然没生出孩子,现代医学里我们都知道生育问题要夫妻两人一起看医生治疗,但古代社会不一样,生不出孩子那就是女方的错。

然而事实证明李清照夫妻生不出孩子大概率还是赵明诚的问题,因为赵明诚在后来莱州、淄州知州任上,虽然有小妾,却依然生不出孩子。

微妙的变化出现在了李清照的婚姻中,但李清照却没有工夫理会,因为很快金兵就南下了。

靖康元年金兵围困开封,赵明诚母亲又恰好于江宁病逝,赵明诚南下江宁奔丧,丧事刚过开封就被金兵攻破,北宋灭亡,山东大乱。李清照挑了一些贵重的收藏品慌忙南下,夫妻俩其余辛辛苦苦十几年收藏的金石之物大部分毁于战火。经过重重磨难,终于在建炎二年到达建康,与赵明诚团聚。

北宋的灭亡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灾难,对赵明诚来说却是个机会,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下来的北宋地方大员,他被就地任命为建康府知府。

建康府与其他地方州、军都不一样,属于政治地位特别高的地方,在建康府做知府很有机会更进一步进入中央宰执班子。国难当头朝廷对赵明诚委以重任,但赵明诚接下来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c55c5gc.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80电子书飞速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