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想要北伐成功,离不开舆论造势,嘉泰四年四月,朝廷下诏在镇江府为韩世忠立庙,五月,追封岳飞为鄂王。鄂王是单字王,规格非常高,对于人臣来说已经封无可封,南宋朝廷这种态度无非就是在推崇北伐中原战胜金贼。

舆论的氛围有了,还得有个足以激起两国矛盾的借口,可自隆兴和议之后两国几十年无战事,边境的小打小闹根本不足以拿来当借口。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十二月,金国正旦使来临安贺岁,给了韩侂胄想送来了借口。

所谓正旦使,即国际事务中一国向另一国派出的祝贺新春佳节的贺岁使者,由于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是宇宙文化,所有东亚文化圈里的国家都要过春节,加上出使期间要面见对方国家皇帝、太后,送来友邦的祝贺,所以正旦使地位非常高,约等于当今世界的外交大使。

开禧元年十二月这次,金国派出的正旦使叫做赵之杰,当他来到临安皇宫,等待面见宁宗呈递国书恭贺新春的时候,被南宋朝廷告知此次面圣贺正旦宁宗将全程端坐,不再起立受书。

赵之杰听罢当场拒绝,当场翻脸。南宋皇帝起身接受金国使者国书都好几十年了,今天你突然单方面想给我改规矩?没门儿!

史书记载,赵之杰接下来“遂倨慢”,气的当时就有大臣上疏请求把赵之杰给砍了,以显大宋国威。

立坚老哥天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怼这个怼那个,我算是知道来源了,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能,对待不怀好意的群体就是得给他怼回去。

不过导致宋金当时互不相让的这场“受书礼”,其根源还要追溯到宋高宗赵构那儿。

当年绍兴和议时,赵构亲自向金国称臣,两国盟约规定,金国给南宋国书称诏书,南宋给金国国书称表。

《出师表》《陈情表》我们都学过,诸葛亮李密那都是给皇帝上疏,臣子给君王的上疏就叫做表。

既然是臣子,那么天朝上国的诏书来了就得行礼,当时赵构玩儿了出花招,以服丧为名不见金使,由秦桧和其他宰执官员代替自己去接受金国国书。

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三年丧期很快结束,赵构没借口了,于是在向金国汇报并得到同意后,两国定下了一套完整的受书礼:金使来到南宋后向赵构行跪拜礼,之后赵构需起立接受金国国书,并向金国皇帝问好,待金使回答过金国皇帝身体健康后,赵构才能坐下。

就算不用下跪,这一套礼仪还是挺丢人的,但人家赵构说了,“若使百姓免于兵戈之苦,得安其生,朕亦何爱一己之屈”。

恶心,虚伪,无耻,有些人虽然死了,但就算再过几千年几万年也骂不够。

想当年汴京的大宋万国来朝何其威严庄重,如今却要被金国夺了正朔称臣纳贡。孝宗即位后虽然北伐没打赢,可金国也损失惨重不好受,都想息事宁人。隆兴和议时南宋好歹挽回了部分尊严,不再称臣,改为称侄儿。

称侄儿还真不是占孝宗便宜,因为当年绍兴和议时赵构跟熙宗是对等的,金国后来完颜亮和世宗先后即位,但辈分跟熙宗相同,都是阿骨打孙子辈,孝宗是晚辈,应该称侄儿。

减了点儿岁币不强求称臣,隆兴北伐的战胜国金国已经给足了面子,虽然孝宗在受书礼上也想争一争,但金国始终不同意,只好继续起身受书。

于是就这样过了几十年,虽然南宋君臣始终心有不甘,可毕竟战场上丢掉的东西很难从谈判桌上赢回来,只能忍气吞声。

现在不一样了,韩侂胄已经准备翻脸了,就怕你金使不来,来了就要挑衅你。在韩侂胄的安排下,宋朝官员夺走了赵之杰的国书并通知赵之杰不用单独面见宁宗了,改到大年初一宁宗把所有使者一起召见。

气愤的赵之杰拿南宋君臣这种行为毫无办法,可接下来韩侂胄派人送来了南宋的国书,看到国书之后赵之杰更气了,章宗父亲完颜允恭被章宗追封为显宗,南宋国书里对允恭完全不加避讳,大书特书。

赵之杰此次贺岁之旅到底如何结束,史书上并未记载,但韩侂胄想通过激怒使者来开启两国矛盾的计谋显然没能奏效,因为赵之杰回去之后就给章宗汇报,说南宋当前形势能自保就不错了,想进攻大金绝无可能。

不得不说,赵之杰虽然在南宋被摆了一道,但短短不足一个月的正旦使之行就已经看透了南宋的这个国家,搞阴谋还行,打起仗来根本不靠谱。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c55c5cg.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同人小说网宝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