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韩侂胄并非一个有豪情万丈的大英雄,之所以会有北伐的打算,与当时他所面对的局势有关。

庆元三年,八十三岁的吴后病逝,韩侂胄在宫中的靠山垮了一半,要知道当年拥立宁宗,靠的就是韩侂胄去找姨母吴后哭诉最后老太太才肯主持大局,将宁宗扶上皇位。吴后在,韩侂胄与宁宗之间就拴着亲情,吴后病逝了,这道亲情就没有了。

靠山垮了一半,韩侂胄还有另外一座靠山,当时宁宗的韩皇后是韩侂胄的侄曾孙女,韩皇后曾祖父韩肖胄是韩侂胄亲哥哥,血缘相当亲。可就在吴后去世不到三年,庆元六年十一月,韩皇后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后宫的靠山垮了,算了,咱还有朝廷上的盟友,可就是在同年八月,韩侂胄的政治盟友,首相京镗病死。

天要灭我?再这样下去还真是天要灭我。自己阵营的核心人物接二连三去世,让韩侂胄很不安,自己毕竟不是依靠执政能力起家的,全靠拉拢一派打击一派,现在自己这一派的最核心人物都没了,还怎么搞政治斗争?

韩侂胄能想到,其他人也能想得到,庆元六年九月,婺州一名叫做吕祖泰的普通百姓上书,请求罢黜时任副枢相的陈自强,处死少师韩侂胄和枢密都承旨苏师旦。

反扑力量来的如此迅猛让韩侂胄颇有些狼狈,实在没想到一个平民老百姓居然敢妄议朝政还想要朝廷砍了自己,一怒之下下令将吕祖泰处以杖刑,发配钦州(今广西钦州市)编管。

其实人家吕祖泰弹劾的一点儿都不亏,韩侂胄把持朝政后提拔上来的人很多都是贪官污吏投机分子,根本没有为国效力的心思,只想着趁机捞一把,比如吕祖泰弹劾的两外两人:次相陈自强和枢密都承旨苏师旦,全都是这种货色。

陈自强是淳熙五年进士,由于中进士时已经年过半百,不如其他年轻进士们年富力强,仕途一直不怎么顺利,长期在外担任地方小官。陈自强虽然年纪大,却在年轻时当过韩侂胄的老师,绍熙五年韩侂胄掌权后网罗党羽,进士出身的自己老师那当然是铁杆核心党羽,必须大力提拔,于是陈自强理所当然的坐上了仕途火箭,短短几年间先从外地调入馆阁,接着担任谏官,再任御史中丞,接着升任副枢相进入宰执。

当上了大领导,陈自强深谙“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的道理,开始疯狂敛财,而以他当时的级别来钱最快的就是卖官鬻爵。

凭借着韩侂胄老师的身份,韩侂胄门下所有亲信也都自然的成了陈自强的“门下弟子”,这些弟子们如果有想要追求进步提拔提拔的,得先找到陈自强,说好自己想做什么官,陈自强估摸一下官职的价格,员外郎多少钱、侍郎多少钱,明码标价收钱,然后才给提拔。

陈自强贪了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却依然爱财如命。某日临安失火,陈自强府邸也遭了殃,被烧掉不少家当,陈自强非常痛心,韩侂胄得知后害怕老师伤心过度,专门派人送来一万贯钱安慰安慰老师,其他人知道了也纷纷跑过来送钱,一个月不到光捐助收了六十万贯钱,比火灾烧毁的那点儿财产多多了。

卖官鬻爵丧事喜办都不过瘾,到了后来陈自强觉得来钱还是慢,就在朝廷里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叫“国用司”,自己兼任该部门领导“国用使”,公开拿国家的钱挥霍,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跟陈自强相比苏师旦的排气量要小不少,主要充当陈自强卖官鬻爵的经办人,干一些脏活儿累活儿挨骂活儿,被骂的多了大家也就都记住了,就被吕祖泰上书一股脑给弹劾了。

两位亲信被弹劾,在韩侂胄的安排下有惊无险安然过关,但经此一役,韩侂胄意识到自己在朝中已经不稳了,没有政绩没有靠山,扛住了这一次弹劾还有接下来数不清的弹劾,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眼见韩侂胄忧心忡忡,身边亲信就有人献策,可以“立盖世功名以自固”。

什么是“盖世功名”,对南宋来说,北伐恢复中原是永远的政治正确,谁要是能达成这一目标,老百姓们可以将其奉为神明,朝廷可以为其歌功颂德,千秋之功臣,万世之楷模。

想要克复中原就必须与金国作战,而当时南宋国内矛盾重重,想要不被国内反对力量掣肘,就必须建立一个稳固的统一战线,尤其是儒家的那帮书呆子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否则笔杆子群起而攻之,金军还没见着就被弹劾骂死了。

为了争取读书人的支持,韩侂胄决定取消党禁,从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开始,逐渐放松了对道学的管控,不再称道学为“伪学”,并于当年恢复了赵汝愚和朱熹的荣誉,将还活着的“伪学党人”全部官复原职。

因党禁解除而受到重用的官员中,牌面最大的当属辛弃疾了。

其实严格来说,辛弃疾并非道学人士,但毕竟都是读孔孟之道圣贤书长大的,辛弃疾对朱熹的学术研究还是非常认可的。而辛弃疾忠肝义胆从北方归来的行为也是儒家思想里忠君报国的英雄行为,朱熹对辛弃疾也是久仰大名。

按说价值观如此接近的两个人,相处应该会很和睦,然而两人的第一次接触却相当的不和谐。淳熙八年朱熹在南康军知军,辛弃疾就在隔壁的隆兴府任知府,当时辛弃疾为了提高本地的军队护具水平,搞了一船牛皮从外地往隆兴运,货船路过南康军时被朱熹扣下了:根据制度牛皮是重要的军事物资,没有朝廷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买卖运输。

别说在宋朝,就算在现代社会一船牛皮那也是价值千金,这么贵重的宝贝让隔壁扣着不给,辛弃疾非常着急。可牛皮也确实是军事物资,人家朱熹扣的没毛病。

老江湖辛弃疾想了个门儿,以江西安抚使的身份给朱熹修书一封,说这是江西当地驻军的重要军需物资,十万火急,希望朱大人深明大义高抬贵手把牛皮还回来。

辛弃疾时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安抚使主管一路军事,声称牛皮是当地驻军军需物资也说得过去,虽然货船手续不全但最多只能算是个操作不规范,朱熹要再扣着不给就是耽误军需了,只能放行。

虽然第一次接触不怎么愉快,但也算不打不相识,淳熙九年朱熹因为唐仲友一案愤而辞职,当时辛弃疾也已经因弹劾罢官,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附近。朱熹回乡途中路过上饶,便顺道拜访了这位故交。

这次拜访,两人谈天说地、推心置腹,从天下苍生聊到儒家学术理论,相谈甚欢。

此后,朱熹在淳熙年间短暂担任江西提刑期间也多次到带湖探访辛弃疾,两位老友逐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后来朱熹被贬官又被打击成“伪学”头子,按说与朱熹如此要好的辛弃疾无论如何也不会去接韩侂胄的橄榄枝,可韩侂胄却提出了一个让辛弃疾无法拒绝的理由:北伐金国,克复中原。

这是辛弃疾的梦。

之所以会选择辛弃疾,是因为除了辛弃疾名气大有威望之外,他本人就曾在金国待过,对于金国要比其他人更了解,而且辛弃疾曾经上疏《美芹十论》,详细阐述了金国的政治军事弱点和南宋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对于抗金而言具有非常高的理论价值。

嘉泰三年三月,辛弃疾出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入朝述职时面见宁宗,说出了他对金国必乱的预测,并提议重用元老大臣进行北伐,一举收回故土。

元老大臣自然就是在说实际掌权的韩侂胄,听到辛弃疾的提议,韩侂胄自己也是志得意满,信心倍增。

取得了辛弃疾的支持,韩侂胄觉得还不够,当时辛弃疾在民间颇有威望,但在读书人之中知名度还略逊一筹,为了争取读书人的支持,韩侂胄又开始拉拢著名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曾长期在朝中任职,历经孝宗、光宗两朝,光宗朝时因上疏反对朝廷加征赋税遭贬,于是归隐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不再出仕。无论是任职期间还是归隐期间,杨万里以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树一帜的写作特点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在当时文坛占据重要地位。

韩侂胄为了附庸风雅在临安城搞了个园子号称“南园”,想用于邀请文人雅士前来坐坐,园子建成之后诚邀杨万里给他写篇文章,给园子贴贴金,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思路很好,古往今来《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哪个不是比景点本身名气大得多,韩侂胄希望看到一篇千古名文《南园记》。

可惜搞庆元党禁名声太臭,人家杨万里不愿趟韩侂胄这趟浑水,明确表示,不给他写文章。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杨万里这里碰了壁之后韩侂胄没有放在心上,又找到了当时另外一名文坛领袖级人物,时任编修管的陆游。

陆游同意给韩侂胄写《南园记》。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c55c5cb.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正点小说网百书楼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