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天上掉下来了馅儿饼,赵构惊喜万分,堂堂天朝上国大金国居然如此厚待自己开出这么好的议和条件,当然要答应,赵鼎劝也劝不回来。

赵构亲自督办议和,很快就派出使者前往金国报送国书,两国使者你来我往。淮西兵变之后赵构考虑到行在安全问题离开建康回到临安,绍兴八年五月,金使来到临安商议和谈细节,态度极为傲慢。

赵鼎见金使如此倨傲,力劝赵构不要和谈以免有伤国格,并且提出和谈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两国互相平等,二是金国必须归还全部北宋故土。

从神宗的恢复汉唐旧疆到南宋试图恢复北宋故土,想来也是心酸。

赵鼎的两个基本原则属于有脑子有脸的人都会要求的,但赵构没有脸,否定了赵鼎的两个基本原则,告诉使者只要能归还徽宗灵柩和放还自己生母韦贤妃回来,什么都可以谈。

赵鼎反对无底线议和,秦桧却极力支持,于是赵构秦桧君臣二人越走越近。绍兴八年八月,赵构下诏授和州防御使赵璩节钺,封吴国公,这样一则看似普通的任命却遭到了首相赵鼎的反对,原因是不合礼制。

赵构的太子赵旉死后因为再无子嗣,便收养了两个养子-赵眘和赵璩。经过几年的考察,赵构决定将赵眘作为接班人,将其任命为建国公,并为赵眘选拔老师教授功课,从一定程度上确定了赵眘皇嗣的地位。但赵眘受封后赵构并未遣散赵璩,而是继续养在宫中,不久之后为其授予吴国公职位。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储君也是一样的道理,否则就会人为的在朝中制造派系,只要赵构暧昧不清不明确赵眘储君地位,就要有大臣在两位皇子身后站队,首相赵鼎上疏反对赵构对赵璩的任命一点儿毛病也没有。

首相强力的阻拦导致赵构没能给赵璩任命官职,赵构内心自然非常不满,原打算让两位皇子互相制衡,自己好居中把控,没想到赵鼎这么不给自己面子硬是坏了自己的计划。

仅仅是在皇嗣问题上跟赵构对着干也就算了,在对金态度上赵鼎也是绝不妥协。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赵构成了彻底的投降派,但凡只要有一丝议和的可能也要议和,能不打绝不打。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赵鼎主战的态度越来越让赵构难以容忍。绍兴八年宋金两国使者来来往往传递书信磋商议和事宜,赵鼎却一直保持强硬态度多次威胁到议和进程。秦桧敏锐的抓住了赵构对赵鼎的态度变化,派心腹谏官御史萧振攻击主战派副宰相参知政事刘大中,赵构借故将刘大中贬官外放。

主战的副宰相被贬官,赵鼎知道自己在朝中已经难以容身,既然你赵构一门心思的要议和,那你就自己去议吧,绍兴八年十月赵鼎上疏请辞,赵构求之不得顺势将其罢相外放。

赵鼎离朝后,秦桧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独相,与赵构两人狼狈为奸卖国议和,绍兴八年十二月,经过多轮磋商,金国使者携带诏书前来签订最终盟约,赵构梦寐以求的和平就要到来了。

两国缔约,一般都是采用互换国书的方式,之前北宋与辽国从澶渊之盟和与金国的海上之盟都是交换国书,怎么到了这次金使这里变成诏书了呢?

这个问题在金使进入临安城之前就通知了南宋君臣,此次前来携带朝廷诏书,要求南宋君臣对宗主国金国行跪拜礼接受诏书。

诏书意味着两国不平等,金国来的诏书是天朝上国给藩属国下的诏,是恩宠、是命令,唯独不是平等的对话。并且藩属国要接诏书就必须行标准的礼节-跪拜,君臣都要跪。

朝鲜国王、琉球国王接大清诏书就要跪拜,那是因为有明确的宗藩关系。可南宋这跟金国又没有明确的宗藩关系,凭什么就莫名其妙被降了国格成了藩属国?

要说南宋被金国武力威胁那就是胡扯了,到了绍兴八年伪齐已经灭亡,南宋先前面对伪齐在战略战术方面均保持优势,四大军区大几十万军队,而金国好几年没打过硬仗,军事力量不一定就能强的过南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没有军事优势却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做白日梦呢?

金国还真能做成这出白日梦,因为手中有钦宗这个杀手锏。

徽宗病逝,但钦宗还活着。史书虽未记载,但从后来宋金两国的表现看,是达成了某种默契的,那就是只要赵构称臣称藩,金国可以一直把钦宗扣留在五国城,让赵构坐稳皇帝之位。

赵构排行老九,母亲韦贤妃在后宫地位也不高,原本怎么轮也轮不到他来做皇帝,阴差阳错赵宋皇室被一网打尽,只剩下他一根独苗继承皇位。权力就是毒药,一旦品尝过后谁都难以戒除,更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权。

之前无论是伪楚还是伪齐,在政权的合法性上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很难对赵构的正统产生挑战。伪齐灭亡后,金兀术一再声称要立钦宗的太子赵谌回开封当皇帝,赵构一度提心吊胆,直到后来局势逐渐稳定金兀术也不再提立赵谌之事才放下心来。

对于赵构来说,国家和自己的利益是割裂的,大宋想要振兴就必须提兵北上恢复中原,一旦提兵北上金人就有可能把钦宗或者太子放回开封,而钦宗或者太子回到开封,对赵构的打击是致命的,到时候开封的政权就是真正的大宋,而赵构的临安政权就会沦为“伪宋”。届时自己别说当不成皇帝,能不能保住性命都成问题。

而对于金人来说,手里控制着钦宗父子来逼迫赵构屈辱议和是最经济划算的买卖。只要这两人在金人手里控制着,那南宋就是投鼠忌器根本不敢对金国反抗,直到数年之后金兀术重病临终前,还嘱托亲信“如宋兵势盛敌强,制御所不能,遣天水郡王桓安坐汴京”。

对面既然愿意议和,那就议和,赵构称臣称藩再给金国进攻岁币,这不比天天打打杀杀强得多。反而如果把钦宗或者太子放回去,宋朝正统回归,岳飞韩世忠可不怕金军,到时候这帮人团结到正统宋朝皇帝那儿金军可挡不住。

一拍即合的买卖,想不成交都难。

当然了,赵构公然卖国也不是那么好卖的,广大人民群众可不好糊弄。由于金使一路上的高调,等他们来到临安下榻之后,全城老百姓都知道了他们是来下诏的而不是交换国书的。民意沸腾了,凭什么我们大宋就要矮金贼一头?百姓开始在临安城中游行,有的还打出标语-秦桧是细作。

为了避免百姓群情激奋酿成恶性事件,议和之事必须速战速决,但接受金国诏书又要赵构行跪拜礼实在勉为其难。一开始有大臣提议,为了避免伤害皇帝尊严,接见金使时在大殿北墙挂上北宋历代皇帝画像,虽然要面北跪拜金使,但祖宗画像也在北墙,就当赵构跪拜的是祖宗不是金使,这样说出去也能挽回些尊严。

赵构想了想不靠谱,这不就是掩耳盗铃吗?与其故意演戏传出去遭人耻笑还不如再想别的法子。这时候宰相秦桧跳出来了,提了个绝妙的解决方案,徽宗是赵构亲爹,现在亲爹死了赵构要服丧,《尚书》有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皇帝服丧期间不参与国事政事,全部交由宰相处理,就由秦桧代赵构去面见金使跪拜就行了。

奸臣之所以破坏作用大,就是因为业务水平高,高水平的秦桧引经据典巧妙的解决了赵构的难题,以代理人的名义去面见了金使,接受了诏书,磕了一顿头。

丢人归丢人,但此次议和还是有不少好处的,主要达成了以下三条约定:

一、金国归还徽宗灵柩和韦贤妃回归南宋;

二、金国归还南宋河南、陕西故土;

三、南宋每年向金国进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澶渊之盟辽国要三十万,金国虽然多要了二十万,但是考虑到人家愿意把北宋故土还给南宋,多二十万也能接受。一切都看起来在向好发展,直到遥远的北方传来惊天大阴谋-金国变天了。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mmd/mc55c5bj.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百书楼同人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