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万道域内,虽说修行之路千万,但是直达飞升的却是少数,明确可以达到圣人境界的,也只有上古流传至今的十大家。

儒墨兵法,名农医说,阴阳纵横,此为当今万道域无法撼动的十大流派。

不过,在上古时代,也即是仙凡与万道未分开之前,这十家,理应为十二家。

彼时应为儒道墨,兵法名,杂农医,小说阴阳纵横。

其中道家崛起,分化为道门,独占仙凡一域,剩余十一家携着其他小门小户,留守万道域中。

但时至今日,十一家只余十家在此,名为杂家的流派,却是消散于历史长河之中。

杂家的败亡非常迅速,几乎就是道门独立之后的两三会之后,也就是三万年上下,便再无此修行流派。

有人推测是因为杂家相较其它十家而言,并没有圣人出世,也有人说杂家是与道门走得是一条路子,但道门崛起夺了杂家气运,导致杂家衰败。

不管内里缘由到底为何,总之这杂家已在所有修行之人面前消失许久,只有一些打着杂家旗号的底层流派,还活跃在万道域中,翻不起什么波澜。

但临近着会元之末,一些过去的隐秘不知为何,又被人抬上了水面:一处貌似杂家仙人陨落的古迹,在临近万道域的太虚中被发现。

那座古迹此前应是毫无指引地飘荡在太虚之中,从圣天域到万道域,不知游荡了多少年岁,直到现在,因为靠近万道域附近,估摸着应是被万道域的天地之力吸引,才不再游离。

不过其中又因有仙人境界的灵力,无法熔炼进此方天地之中,只能暂且留置在万道域周围。

如今域外太虚生灵侵袭万道域内,在天地与太虚交接处,万道域修士还是有些实力,他们借由秘法,不断将天地之力外拓,便如敕荒神符一般,活生生将太虚倒推出去。

每往前推一步,他们便清理一次被太虚腐化和被魔化的异域生灵。

直到他们遇上那方古迹。

这古迹散发着连闻道以及贤人境界都无法抗衡的压制力与神秘道意,前线的众人自然是不敢轻举妄动。

直到儒家一位通天知地的老学究赶往此处,通过古迹外的碑文,以及外部能看到的布局,判断出,此处应当归属于下界消失多年的杂家一脉。

并且根据那碑文上雕刻的诡异文字,知晓此处是仙人的葬身之地。

那些古文乃是当年杂家内部使用的字符,其上大概说了,那位仙人在圣天域中修行一整个会元有余,但一朝不慎,被奸人所害,时日无多,无奈只能坐化于天外道场,了却一生。

见此情况,万道域内的修士自然是想要对古迹一探究竟,然而却有一点,这杂家名字中带有“杂”,便足以证明,这一脉靠的就是修行驳杂为胜。

此前在儒家之中,徐承和张沫还在听说,万道域中各个流派都不及道门修行门路之广之深,可是那时的儒家李堂弼如何知道,在万道域中,曾有一方大家,其修行广度比道门更甚几分。

道门修行,无非是丹阵器术体,而百家之中,也大抵是截取其中一种或数种方向,来作为修行的主要方向。

但杂家不仅有这五类,连道门独有的卦道,他们也有涉猎,并且他们还是当今比较有名的史家一脉的前身,牵扯六大体系之外的一个特有体系:“载”。

载之一道,极为特殊,其是目前史家常用的手段之一,乃是通过记录历史,进而将所记之物之人的力量,强加于自身,达到施展道法或提升修为的作用。

这在道门、兵家、阴阳家以及小说家中,也有类似的修行门路,只不过都是将之归结为术之一道。

但只有杂家与史家,因为常年纂修史册,便极善此道,就连同样善使附身之术的小说家,也比之不及。

毕竟,小说家又不单单只写人物,他们只要是通过各种描写,以类似幻术的形式,达到想要的结果,载道并不是他们的强项。

故而这载道的载字,既有记载之意,也有加载之理。

不过现在的史家,学到的却是偏重记载这面,他们对于其它的修行方向基本等于一窍不通,以至于到今日,大多都是依附儒家而生,负责编纂修书。

可当年的杂家,除了没有圣人出世之外,上下的整体实力可不算弱,不仅修行法门驳杂多样,同时他们的功法可以兼修所有流派。

李堂弼所提及的百家流通,早在当年,杂家修士便能够做到这一点。

可惜短短数万年,杂家消失殆尽,若是当年杂家的最后那位准圣,不是以学究天下道法为成圣的大誓,或许杂家今日仍旧风光无限。

徐承和张沫两人,在前往万道域的路上,听洞禾真人,给他们说着此次前去支援杂家仙人古迹探索的背景,把二人说得一愣一愣的。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eg5re/mmwb5rre.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爱书网闪爵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