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52章知我者,国姓爷

九龙江西岸,漳州府城,海澄县等地码头周边林立的工坊,热火朝天的工地,以及每到傍晚,工坊的围墙大门里不断涌出的男女工人,还有江面上,海面上密密麻麻的舟船,街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村堡里忙碌的春耕屯户,那条从村口茅厕撵着他跑了好几里的狗子,都给黄宗羲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特别是飘香的狗肉。

黄宗羲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可以在这腥膻遍地,兵荒马乱的祸世之中见到心心念念的盛世之景。甚至,这漳南的繁荣安定和整洁富足,也绝不是一般的盛世可比的,这是明郑给他最大的震撼。

要知道,黄宗羲可是史学大师,他对于华夏历朝历代的历史研究,可以说是全面且深入,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所以才有了一年前成书的,以及原本历史上,在的基础上,又花了十年时间感悟思考,着成的。

而“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就是黄宗羲的君臣观,也是他的家国观,在政治思想方面,他更是十七世纪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启蒙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若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此时正在衡阳山中隐居的王夫之等人的思想能够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而华夏的海上对外贸易,工商业也没有因为统治者的一己私利,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那接下来整整两百多年的历史大变革时期,华夏并不一定会错过。

当然,真实的历史没有如果,因为后人从后往前看,只能看到一条孤零零的轨道。但前人从前往后走的时候,要面对的却是无数的岔路口。他们或许有的选,又或许没得选,而毫无疑问的是,谁都觉得自己选的路把握更大一些,但又都不知道真正正确的路到底是哪一条!

这或许就是研究历史的意义吧,从上帝的视角,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或许能找到一些原因,避免再犯一次同样错误。虽然,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永远不会吸取教训,但蝴蝶的翅膀,却可以煽动起龙卷风。有时候,很多事情的选择,都只在一念之间。

而咱们这个被眼前的盛世之景震惊了数日的当代大家黄宗羲在结束了这次丰富多彩的游历之后,便立即回到了延平王府,他此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为神秘莫测的国姓爷,为大明千万百姓的未来效力了。

“顾炎武看地图去了,他那日在本藩这里一看到挂在墙上的这副地图,整个人就和三魂丢了七魄似的,现在估计还在漳州学堂的地图测绘班。”面对黄宗羲的疑问,郑成功一面示意对方坐下说话,一面笑着回答道。

黄宗羲瞄了一眼挂在墙壁上的那副“福建山川形势全舆图”,心中不由得一惊,那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地图绘制方式,精细巧妙得难以形容。

“哈哈哈,这倒是宁人这家伙做得出来的事情,他只要一看到山川城镇舆形图,整个人就魂都没了。大王这里有如此精妙绝伦的舆形图,恐怕他能三天三夜不出门,就一直在那里盯着看。不懂的人便觉得他那是着了道,甚至诽谤宁人没个正形,不务正业,但真正懂得其中精妙之人,便知这里面的无穷乐趣了。”

“难得有人如此喜好这些实用之物,看来本藩将宁人找来是对的,如今地图绘测班第二批招生颇有些困难,生源的质量也并不高,以宁人的名气,本藩今年应当是不愁招不到人了。”郑成功闻言,也哈哈笑道。

虽然有开明的学子超脱了原本的思想束缚,为了能更好为抗清出力,去学了经史之外的学科,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而这群这个时代最会读书,实际上也是学习能力极强的人,大部分还是热衷于科考当官的,郑成功自然不希望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要知道,明郑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如今各州府和地方屯堡专门为十二岁以上小孩设立的公办学堂还在起步,暂时无法向明郑输送足够的人才,而培养工匠和各部门专业人才的速成班,也极少有在这方面展现出才华的。

在这个新体系还未建立,旧体系又人才过剩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将这些人利用起来,便是郑成功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军队,民政,工商,海贸需要的人才,不会自己冒出来,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将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找来,要争夺社会舆论话语权的原因。

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旧文人中的改良者,他们虽然在科举上没能取得足够的成功,但在学术上,却是独领风骚,并通过办社教学,在江南地区的文人学子中影响力巨大,这是郑成功可以充分利用的。

换言之,郑成功若是想要成功推动社会的转型,就必须在发展技术,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力的同时,促进形成新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意识,如此才能事半功倍。而这需要有人来摇旗呐喊,通过掀起一场文化运动,完成这个思想解放和发展的任务。

“科举取士,入朝为官,由来已久,早已经在学子心中根深蒂固,若要改变,恐怕并不容易啊!”黄宗羲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在原本历史上可是一位理论和实践上都十分杰出的教育家,对此早有研究。

“本藩听说,太冲在这方面颇有研究,在浙江的时候,便主张多渠道录取人才和扩大录取对象,把胥吏,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以及谋国韬略等等,都纳入科考之中,而非只是八股取士一途。”

郑成功面带微笑,语气中满是欣赏道:“这和本藩的想法不谋而合啊,漳州学堂太冲应该已经去过了吧,那里便有许多人原本都是科考的生员,但现在不仅是读四书五经,也在学其他的,特别是火器制造和器械研究。”

黄宗羲听了,心中又是不由得一惊,这里面有些话他只和关系密切的亲朋挚友说过,这国姓爷又是如何知道的?明郑短短两年间的崛起便已经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国姓爷神秘莫测了,此时心中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国姓爷说的是,八股取士,乃是本朝一大弊政,空谈国事,更是导致如今山河沦丧的一大原因。学贵履践,经世致用,若是没有那些切实可用的学识便妄谈国事,恐怕和那些不懂军事之文官,偏偏要去监军指挥,以至于每战必败一般,岂不是天下之大谬?”

郑成功点头赞同道:“本藩也是那么觉得的,空谈心性绝对难成大事,非得亲身实践,才能探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可是数百年前,古人便有的觉悟。

本藩知道,太冲和宁人都是注重实践,主张学识要经世致用的人,千里迢迢将两位请来,便是想要两位可以助本藩一臂之力,将漳州学堂的风气纠正过来。本藩每年投入数十万白银,是想要培养一批救国之才,而非空谈之辈的。”

黄宗羲刚刚过去的几日游历中,其中有一整日都是在漳州学堂中度过的,他甚至还在学堂中见到了弗朗机人在教授算术和器械,心中颇为震惊。毕竟,西学虽然成了明人推崇之学,但弗朗机人毕竟是夷,华夷有别,他们进学堂教授这些天之骄子,这在大明还是极少见的。

要知道,教室里面的学子中,还有不少是生员秀才出身,他们能过得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被一个夷人教,便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国姓爷只管吩咐,只要是为抗清出力,下官与宁人都万死不辞。”黄宗羲似乎是想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已经自称下官了。

“好,漳州学堂马上就要拆分了,各行各业的技能教学会分离出去,成立一个漳州职业大学堂来统筹,本部则是会升为漳州大学堂,届时王忠孝将会担任大学堂的总办,本藩想让你来任其中的一个副总办,宁人任其中的一个教务副总长。

到时候,你们有何主张,有何见地,便可在大学堂中提出,然后经过协商讨论,再确定是否践行,王忠孝也是开明务实的人,太冲要多与他合作。本藩也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你们支持。”

漳州大学堂虽然只能有一个总办,但副总办却是可以有好几个的,郑成功当然得平衡各方的力量,其中除了黄宗羲之外,还得有郑家的人,福建本地的文人代表,以及粤东二府的代表。至于弗朗机人,教务副总长倒是可以安排,副总办这个位置太高,郑成功还不打算给自己找麻烦。

“可下官寸功未立,直接担任副总办之职,恐怕......”黄宗羲这就不是故作推辞了,他确实是觉得自己初来乍到,没有这个资历。

这十几年来,起起伏伏,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他虽然依旧有一颗赤子之心,但早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想着遇贵人,成大业的天真少年了。世事的艰难,黄宗羲明白,正是因为明白,他才心死,但又因为明白,他才要苦心钻研,着书立说,为后世留下警醒。


页面连接:http://www.guoruanxinke.com/view_0_djbdj5/mc5gwmem.html

书本网 第九中文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镇魂小说网百书楼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